第32章 永壽之奇(1)(1 / 2)

明成化帝的王皇後,先後做了三年太子妃、二十四年皇後、十八年皇太後、十三年太皇太後,共計五十八年。王皇後居上不驕,居下不忌,心地善良,言行知禮,看得淡,想得開,心胸寬,氣量大,這是王皇後幸福人生和健康長壽的秘訣。

西六宮東排最南邊的永壽宮,明初叫毓德宮,後改名永壽宮。永壽宮的含義,源自《詩經·小雅·天保》“如南山之壽,不騫不崩”,是壽比南山、健康長壽的意思。《論語·雍也》也說“仁者壽”,人們希求“仁”和“壽”。同永壽宮有關的明清後宮史事,介紹三個後妃不同的人生命運:一是萬妃奇緣,二是紀妃奇遇,三是靜妃奇冤。

一、萬妃奇緣

永壽宮見證了萬妃、紀妃、靜妃的三段奇緣

萬貴妃的愛情奇緣,要從她的丈夫成化帝朱見深說起。朱見深的父親是正統帝,他有三件事情刻骨銘心:三歲時皇父在“土木之變”中被俘,十一歲時皇父複辟,十八歲時皇父病死。皇父病死後,朱見深以皇太子繼承大位,在位23年,死時41歲。成化帝在明朝諸帝中比較好學,著有《禦製詩集成》,凡四卷五百八十九首。(《明憲宗實錄》卷一百七十八)但幼年時的家庭變故,使明成化帝朱見深的感情生活也與眾不同。他一生專寵萬貴妃,他和萬貴妃的因緣,可以說是“奇緣”。

萬貴妃(1430—1487年),小名貞兒,山東諸城萬家莊(今一說在諸城市舜王街道,另一說在原桃源鄉萬家莊)人(侯雲昌主編《諸城名人》第40頁),父親萬貴為縣吏,被貶謫到順天府霸州(今河北省霸州市)。她四歲被選入宮,在明英宗母孫太後宮裏為宮女。小宮女萬氏聰明機智,美麗動人,善解人意,活潑可愛,朱見深做太子時很喜歡萬氏,萬氏就到朱見深的宮裏入侍,實際上成為太子的側妃。明英宗崩逝後,十八歲的朱見深繼位,年號成化,即成化帝。朱見深繼承皇位後,萬氏就為成化帝的寵妃。成化二年(1466年),萬氏由妃晉為貴妃。

成化帝與萬貴妃兩人年齡相差多少呢?成化帝生於正統十二年(1447年)十一月初二日。萬貴妃比成化帝大十七歲,就是說成化帝繼位時十八歲,萬貴妃這年已經三十五歲。《明史·後妃傳》記載:“憲宗年十六即位,妃已三十有五。”據《明憲宗實錄》(卷一)記載:“憲宗……純皇帝諱見深,英宗睿皇帝之長子,母今聖慈仁壽太皇太皇太後於丁卯(正統十二年,1447年)十一月二日,生上於宮闈。”《明英宗實錄》(卷一百六十)記載:正統十二年十一月庚寅(初二日),今上皇帝生,上之長子也。”由上,可見——成化帝年十八繼位,《明史·後妃傳》記載“憲宗年十六即位”有誤。

成化帝的後妃,《明史·後妃傳》記載為五人。皇後吳氏,順天(今北京市)人,“聰敏知書,巧能鼓琴”,天順八年(1464年)七月二十二日,成化帝剛繼位,就被冊為皇後。八月二十二日,吳氏以正宮皇後自居,對受成化帝專寵的萬妃,心裏有氣,看不過去,她采取的手段是:“摘其過,杖之。”俗話說“投鼠忌器”,皇後怎麼可以杖責皇帝寵愛的萬愛妃呢?成化帝生氣,以“言動輕浮,禮度粗率”(《明憲宗實錄》卷八)為由,將吳皇後廢掉,幽居西宮。廢後之父吳俊,先授都督同知(從一品),因受到連累,被下獄戍邊。吳皇後從冊立到被廢僅一個月。繼任皇後的是王氏。王皇後“終其身,不十幸,無所妒忌”。(《罪惟錄·王皇後列傳》卷二)一輩子受到成化帝寵幸不到十次,但是王皇後對萬貴妃的專寵,史書說她:“萬貴妃寵冠後宮,後處之淡如。”(《明史·後妃傳》卷一百十三)史書還說她“母儀兩朝,壽過八十”。被譽為明史中“最尊且壽”的皇後。明成化帝的王皇後,先後做了三年太子妃、二十四年皇後、十八年皇太後、十三年太皇太後,共計五十八年。王皇後居上不驕,居下不忌,心地善良,言行知禮,看得淡,想得開,心胸寬,氣量大,這是王皇後幸福人生和健康長壽的秘訣。另一位邵妃生下興獻王朱祐杬,是為嘉靖帝的祖母,也得善終。還有一位是紀妃,後麵再詳細講。萬貴妃在五位後妃中受到專寵。

萬妃在成化二年(1466年)正月,生下皇長子,成化帝大喜,派太監往名山大川寺觀掛袍行香,敬祈禱佑,遂封為貴妃。但是,這位皇子當年夭殤。這年萬貴妃三十七歲,此後不再懷有身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