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章 延禧永和(1)(2 / 2)

延禧宮真是多災多難:不僅被火,而且被炸。民國六年(1917年)張勳擁戴溥儀複辟,延禧宮北麵部分未完工的建築,被飛機炸彈炸壞。

民國二十年(1931年),故宮博物院在宮後建庫房,藏貯古物圖籍。

延禧宮的北鄰是永和宮,雍正帝的生母德妃烏雅氏就住在這裏。

二、雍正生母

永和宮,是東六宮中東排居中的宮院,南為延禧宮,北為景陽宮。原名永安宮,嘉靖十四年(1535年)更名為永和宮。清永和宮基本上保留了明初的建築格局。永和宮前殿,懸掛乾隆帝禦筆匾額“儀昭淑慎”;東壁懸掛梁詩正書寫的《聖製樊姬諫獵讚》,西壁懸掛《樊姬諫獵圖》。“樊姬諫獵”說的是:春秋時的楚莊王,癡迷狩獵,疏於政事。夫人樊姬多次進諫,甚至以拒絕食肉,苦衷進諫。楚莊王改過,奮發作為,三年之後,成就霸業。

永和宮在明代為妃嬪居住,但未見史料記載哪位妃嬪住在這裏。清朝記載多些,可知康熙帝德妃烏雅氏,在這裏生下了皇四子胤禛和皇十四子胤禵等,胤禛就是後來的雍正皇帝。

康熙帝皇四子胤禛和皇十四子胤禵等都生於永和宮,圖為永和門

《清史稿·後妃傳》記載:孝恭仁皇後,烏雅氏,護軍參領威武女。後事聖祖。康熙十七年(1678年)十月丁酉(三十日),世宗生。十八年,為德嬪。二十年,進德妃。世宗即位,尊為皇太後,擬上徽號曰仁壽皇太後,未上冊。雍正元年五月辛醜(二十三日),崩,年六十四。葬景陵。子三:世宗,允祚,允禵。允祚六歲殤。女三:其二殤,一下嫁舜安顏。

烏雅氏當是受到康熙帝的寵幸,怎見得呢?烏雅氏生於順治十七年(1660年),被選入宮後,在康熙十七年(1678年)到二十七年(1688年)的十年之間,連續生育三子三女,共六個兒女:

(1)康熙十七年(1678年)生皇四子胤禛;

(2)康熙十九年(1680年)生皇六子胤祚,六歲殤;

(3)康熙二十一年(1682年)生皇七女,八個月殤;

(4)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生皇九女,二十歲死;

(5)康熙二十五年(1686年)生皇十二女,十二歲殤;

(6)康熙二十七年(1688年)生皇十四子胤禎,即胤禵。

在有據可查的康熙帝41位後妃中,生育6個子女的隻有榮妃馬佳氏和德妃烏雅氏。榮妃馬佳氏生育6位子女的時間為康熙六年到十六年,康熙帝的年齡在14到24歲之間。德妃生育六位子女的時間為康熙十七年到二十七年。烏雅氏生頭胎胤禛(雍正帝)時19歲(虛歲),生末胎胤禎(禵)時29歲。這段時間康熙帝的年齡在26歲到36歲之間。

由上可見,在康熙帝中年時期,烏雅氏是比較受寵的,但她的名號晉為德妃,沒再晉升,即使生下皇十四子胤禎(禵),也沒有再得到晉升。

康熙帝親征噶爾丹時,還從蒙古草原派人帶給烏雅氏一封信。《宮中檔·康熙北征諭旨》記載:“給永和宮書一封,若有回書即帶來。”

我在這裏補充一點後宮的資訊:康熙帝有記載的41位後妃中,31位後妃生育35子、20女,共55位子女;有孝懿皇後等四對姐妹為妃;有至少15位漢人妃嬪;在康熙朝、也在清朝享年最高的是康熙帝定嬪萬琉哈氏(允裪生母),享年97歲。

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十一月十三日,康熙皇帝賓天。二十日,雍親王胤禛即皇帝位。這一天黎明,鹵簿全設,各官齊集,雍正帝穿著素服,到乾清宮康熙帝大行皇帝梓宮(靈柩)前,跪告受命。而後,雍正帝在東偏殿換成禮服,到永和宮向皇太後烏雅氏行禮,然後禦太和殿,升寶座,鳴鍾鼓,舉行登極大典。(《清世宗實錄》卷一)烏雅氏被尊封為皇太後,但還沒有舉行冊尊典禮,就出了問題。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