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光帝還有位皇貴妃烏雅氏,由常在、貴人、貴妃,後又尊為皇貴妃。皇貴妃烏雅氏生育三個兒子:奕、奕、奕。道光帝還有和妃生育一個兒子奕緯,祥妃生育一子奕。道光帝諸子,按齒序排:皇長子奕緯,24歲死;皇二子奕綱,2歲死;皇三子奕繼,3歲殤;皇四子奕,即鹹豐皇帝;皇五子奕,曾任都統、領侍衛內大臣、郡王,光緒十五年(1889年)死,59歲;皇六子奕?(後麵講);皇七子奕,娶慈禧胞妹葉赫那拉氏為福晉(光緒帝生身父母);皇八子奕,為鍾郡王,同治七年(1868年)死,25歲;皇九子奕,為孚郡王、內大臣,光緒三年(1877年)卒,33歲。影響晚清政局的四位男人——鹹豐帝奕、恭親王奕?、醇親王奕及其子醇親王載灃,都同鍾粹宮有密切關係。
鹹豐帝奕在登極以前,作為皇子在鍾粹宮居住長達十七年,由養母孝靜成貴妃(孝靜成皇後)撫養。鹹豐帝對鍾粹宮因居住久而感情深。他在《鍾粹宮感舊》詩中,有“居此幼齡十七年”的憶念。他又有“昔是承恩予舊地,今為基福後之宮”之句。
鹹豐帝養母靜妃(孝靜成皇後)像
奕?生於道光十二年(1832年)十一月二十一日,比奕小一歲多。道光帝賓天時,奕二十歲,奕?十九歲。到鹹豐二年(1852年)四月,恭親王奕?才分府,離開鍾粹宮,搬進恭親王府。由上可見,奕與奕?的關係是:
其一,奕(鹹豐帝)生母過世之前,也由靜貴妃博爾濟吉特氏撫養。《清宮述聞》記載:“己亥冬,予方九歲,偶感寒疾,時皇妣每日至鍾粹宮視予。”(奕《皇妣孝全成皇後忌辰敬詣鍾粹宮行禮述哀》詩注)這裏的皇妣是孝全成皇後,也就是奕(鹹豐帝)的生母。這也說明當時皇子生下之後,不由生母撫養,而由養母撫養。
其二,奕(鹹豐帝)生母過世之後,才十歲(虛歲),正式交由靜貴妃博爾濟吉特氏撫育。
其三,靜貴妃博爾濟吉特氏生育奕?(恭親王)、養育奕(鹹豐帝),二人在鍾粹宮裏生活長達十七年之久。
其四,奕(鹹豐帝)和奕?(恭親王)二人,不僅同父,而且同由一位母親撫養長大。
其五,孝靜成皇後在鹹豐帝登極後,仍住在鍾粹宮。道光三十年(1830年),鹹豐帝繼位後到鍾粹宮向皇太妃問安達六次之多。鍾粹宮前殿,鹹豐元年(1851年)定每年正月十一日、二月二十八日派太監喇嘛到此唪(fěnɡ,念)經。
清帝廢降妃嬪等名分最突出的是道光帝。他有皇後4位、皇貴妃1位、貴妃3位、妃3位、嬪5位、貴人4位,共20人,其中竟有一半人受到了降級懲處,有的還幾上幾下:
(1)彤貴妃,比道光帝小35歲,初為貴人,後為嬪,又降為貴人,再冊為嬪,時年16歲,後晉為妃。兩年後又晉為貴妃。她為道光帝生下皇七女、皇八女、皇十女。後來又降為貴人。(何年何事降未詳)
(2)成貴妃,比道光帝小31歲,初入宮為貴人,後封為嬪,時年33歲,不到三年,被降為成貴人,其因不詳。
(3)佳貴妃,初入宮為貴人,後晉嬪,四年後又降為貴人。(何年何事降未詳)
(4)祥妃,比道光帝小26歲,初為貴人,後晉為嬪。生下皇二女,晉為妃。又生皇五女、皇五子奕,後降為貴人。(何年何事降未詳)
(5)豫妃,比道光帝小34歲,初入宮為常在,後降為答應。
(6)恒嬪,初入宮為常在,後降為答應。
(7)珍嬪,比道光帝小22歲,初封為貴人,時年19歲,後晉為嬪,又晉為妃,後降為嬪,並將其金印、金冊追回交造辦處熔化。
(8)順嬪,比道光帝小29歲,初封貴人,後降為常在。
(9)李貴人,比道光帝小45歲,初封為常在,後降為答應。
(10)那貴人,比道光帝小43歲,入宮為答應,後晉為貴人,轉年降為常在,後又降為答應。(於善浦《道光後妃怨女多》)
廢皇後、懲妃嬪的事各朝多有,但多有理由,以告誡宮人。道光帝20名後妃中封後4人,早死4人,另12人中懲處10名,《清宮詞》還記載:道光年間的一天夜裏,道光帝在乾清宮盛怒,高聲嗬斥,命急召值班侍衛王某入宮門內,賜以寶刀,令一太監帶領,到某宮某室,於床上取一宮眷的頭覆命,不知是因為何事。(《清宮詞》注)以上諸多怪異,竟是為了什麼?或政治煩惱,或心理變態,或喜怒不定,或真有其罪?這是一團曆史懸案。
道光皇帝犯下政治家性格猶豫的大忌:於治家,貶降妃嬪,任情任意,枕上恩愛,翻臉不認;於治國,嚴禁弛禁,主戰主和,反複無常,陰晴多變——既毀社稷,也損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