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章 鍾粹懸案(1)(1 / 2)

鍾粹宮是東六宮西排最北邊的一座宮殿。這座宮殿離坤寧宮較近,清帝大婚皇後進了宮,先到鍾粹宮稍憩、理妝,然後到坤寧宮舉行合巹禮,入洞房(喜房)。這是鍾粹宮臨時性功能,更多時日這裏是明太子和清後妃的寢宮。

鍾粹宮是東六宮西排最北邊的一座宮殿。這座宮殿離坤寧宮較近,清帝大婚皇後進了宮,先到鍾粹宮稍憩、理妝,然後到坤寧宮舉行合巹禮,入洞房(喜房)。這是鍾粹宮臨時性功能,更多時日這裏是明太子和清後妃的寢宮。鍾粹宮有崇禎太子真假、道光貶斥妃嬪和慈安太後之死三樁懸案。

一、崇禎太子

鍾粹宮建成於明永樂十八年(1420年),初名鹹陽宮。明嘉靖十四年(1535年)更名為鍾粹宮。隆慶五年(1571年)改鍾粹宮前殿名興龍殿,後殿名聖哲殿,為皇太子朱翊鈞(萬曆帝)住所。後崇禎帝太子朱慈烺也住在鍾粹宮。這裏著重講崇禎帝太子朱慈烺真假的懸案。

鍾粹宮發生過崇禎帝真假太子懸案

崇禎帝太子朱慈烺,母為周皇後,生於崇禎二年(1629年),為嫡長子,剛滿周歲就被冊立為皇太子。他的命運同“戰爭”二字糾結在一起——戰爭中生,戰爭中死。

朱慈烺居住在鍾粹宮,史料記載太少,隻知道有一次她的生母周皇後派宮女送茶點果餅給他,宮女們從田貴妃居住的承乾宮門前經過時,圍著石獅子嬉笑玩鬧,將正在午睡的田貴妃吵醒,幾乎引起事端。

崇禎帝自縊時,他的七個兒子已死四人,還有三人:嫡出皇太子朱慈烺(15歲)、嫡出皇三子定王朱慈炯(13歲)和田貴妃生的皇四子永王朱慈炤(12歲)。崇禎十七年(1644年)二月,左都禦使李邦華等請遷都南京並請太子到南京監國,被崇禎帝拒絕。三月十九日,京師危急,崇禎帝朱諭內閣:“傳成國公朱純臣提督內外諸軍事,夾輔東宮。”太監奉著敕諭到內閣,內閣竟無一人,太監便把敕諭放在內閣大堂幾案上返回,崇禎帝以為送達,自縊前有“百官俱赴東宮行在”的遺諭。

定王慈炯和永王慈炤,明亡“被執,不知所終”。(《明史·諸王世表》卷一百四)皇太子下落,有三種說法:

一為“南京太子”。明朝滅亡後,福王在南京登極,史稱南明。南明福王時,有人奏“故太子在浙”,詔其到南京,暫住興善寺。福王命司禮監太監馬朝進和東宮伴讀丘誌忠等辨認,都說不認識。輔臣馬士英密奏:追諡故太子以及永王、定王,絕了眾望,福王采納。於是將這位太子下獄,進行會審,提出三疑:既為太子,幸脫虎口,不去投官,卻走紹興,為一疑;太子素質凝重,此人機辯百出,為二疑;公主現養周奎家,他卻說已死,為三疑。這位崇禎太子的真假,在南京演出了兩場鬧劇。

第一場是:有人認為崇禎太子是假。經大學士王鐸、教過太子的方拱乾等審問辨認,據記載:一問講讀在何處?二問講讀次序先後?三問寫仿要寫何字?四問講讀問難幾次?五問講案是什麼樣?都答得不對。閣臣王鐸等說太子是假的。(李清《偽太子紀事》)將偽太子下獄。這位南京太子其實是駙馬都尉王昺的孫子王之明冒充的,他家破南奔,欲投南明,路上設計,冒充太子。

描繪清豫親王多鐸進入南京場景的《得勝圖》

第二場是:有人認為崇禎太子是真。時南京士民,嘩然不平,認為是真太子。南明寧南侯左良玉舉兵武昌,以救太子、清君側為名,率領號稱二十萬大軍順流長江東下。(《明史·左良玉傳》卷二百七十三)時清軍南下,兵逼南京,福王出逃。第二天,南京士民數百人砸開監獄,救出太子,給他穿戴戲裝衣冠,在武英殿登極,臣民朝賀,群呼萬歲,並選淑女,百姓惶恐,紛紛嫁娶。接著,清豫親王多鐸率軍進入南京,五天皇帝,死於刀下,這場鬧劇閉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