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八月份,是礫石流金的炎熱夏天,同時也是農忙的時候。
天可憐見,自從上了大學之後,將近十年時間沒有幹過農活的林明,當他再一次拿起鐮刀,跟隨著老爸老媽出去割稻子的時候,他的心情是何等的痛苦。
尤其他還是一個重生者,居然要受這樣的累,真心蛋疼到了極點啊。
中國是勞動者的聯盟,但不一定要親自下田勞動啊,腦力勞動也是勞動。對此,林明隻能用啊Q似的精神安慰自己:“算了,就當做是體育鍛煉吧,鍛煉一下體魄。孟子不是說了嘛,勞我筋骨,餓我體膚,然後才有天降大任於我。”
早上,睡到五點半就得起床,這個時候天色雖然還沒有大亮,還處於黎明前的黑暗,但家家戶戶都出去勞動了,他也不能例外。
唯一的好處,家裏還是需要有個人煮飯,所以林明早上可以不用出去。
吃完早飯之後,林明就沒法子偷懶了,隻能拿著鐮刀出去割稻子。
然後,中午豔陽高照的時候,他可以先回來。
下午,繼續割稻子。
晚上七點鍾,林明被放了回來煮飯。
吃完晚飯,林明終於可以休息了,看電視、或者睡覺。
一天就這樣過去了,這也是林明農忙日子裏每一天的作息時間。
勞動的強度比較大,幾天下來,幹柴一樣的手臂和兩條腿的都曬黑了,但肌肉結實了不少,精神也隨之強大了不少,這也算是勞動鍛煉的好處了。
林明也有些感慨,換在前世,成天坐在辦公室裏,整人都肥了,而且還是虛肥的那種,走幾步路都要喘氣,比起現在這幅活力十足的身體來那是弱爆了,他自信現在的他可以一個打五個前世肥胖的他。
農村的機械化,或者更應該說江南地區農業的機械化,目前來說看不到希望。
不比北方地區的大平原,江南向來是小橋流水人家,山山水水溝壑縱橫,所以機械化農業非常不好搞。
在林明重生前的2014年,江南地區的農業機械化也沒有成功,絕大部分地區都是一半一半的程度。
這個一半一半,不是說有的地方機械化了,有的地方沒有機械化;而是指大部分地區的農業生產,一半是靠機械,一半還是靠人力和畜力。就這個樣子,還是取消農業稅,農村生活水平開始大幅度提升之後緩慢開始的。
放在1996年的現在,雖然農業的機械小型化早就不存在生產的問題,但貧窮的農民怎麼可能用得起?
歸根結底兩個字:沒錢。
這也是林明沒有想法設法說服父母用機械種田的原因。
話說,生產大隊這種模式其實挺好的,人多力量大,隻要解決了管理問題,可惜啊……
艱苦但卻充實的農忙生活,讓林明特別渴望得到遠在深川的堂叔林偉華的消息。隻要成功了,不求很大一筆稿費,隻要夠他買火車票錢就行了;除此之外,能夠當一名作家之後再出走,想必父母也不會那麼傷心。
河西鎮雖然隸屬於洪昌市這個江昌省的省會城市,但太過於偏遠,基本屬於邊緣地帶,是和另外一個市相交界的地方,所以經濟很困難,交通也不是很方便,隻有一條省道從鎮子上經過。
幸虧林明的家就在鎮子旁邊,這才出行方便些。
郵局就在鎮子上,所以幾乎每個中午,林明就可以小跑幾分鍾跑到郵局去,問一下有沒有深川打過來的電話或者寄過來的信件。
額,別說互聯網這個東西已經在中國開始了,但是在廣大的農村,第二次世界大戰時候就已經有的電話,絕大多數的人家都還沒有。資費太貴了,安裝不起。2000年之後,鎮子上包括鎮子旁邊的村莊裏才會有人家陸陸續續的安裝電話。
林明的家中要安裝電話,前世的時候一直拖到了2005年,因為那一年他大學畢業,開始參加工作有工資了。
林偉華走後半個多月,農忙都差不多結束了,郵局裏都沒有林偉華的信件或者電話回來,這讓林明大為失望。
這個時候,林明才突然想起,一篇文章或者一部小說要被雜誌社、出版社接受,並且回執,大致要一個月左右,長的甚至在三個月左右;至於稿費的發放,更是要等上大半年。就這,還是前世快遞方便的時候。
現在,信件都很少有人寄,更別說比寄信件貴很多倍的快遞了。
林明頓時就鬱悶了:“難道還要等上個大半年才會有消息回來?”
回去的路上,碰見了在茶館中午茶的林東山。
林東山和幾個外村人坐在一張桌子上喝茶,吃些瓜子、花生、麻花,邊吃邊侃大山。
見到林明,林東山笑著揮了揮手,大喊了一聲:“小明,要不要過來一起喝茶,你東山叔今天請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