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吉岡是《科幻世界》雜誌社的老編輯,未來會是科幻名作家的楊平是雜誌社剛加入不久的新編輯。
一個老,一個新,以老帶新,這幾天都是鄧吉岡帶著楊平熟悉雜誌社的工作,生活上也很是照顧,空閑的時候就陪著在誠都逛逛,熟悉一下環境。
這天,雜誌社收到了一封來自改革開放橋頭堡的深川市的快遞,拿出來一看,是一份小說手稿。
正好楊平對工作也比較熟悉了,所以這份小說手稿落到了楊平的手上,和其它全國各地科幻作者寄過來的手稿一起,他先負責審閱,然後再讓鄧吉岡複審。如果複審通過了,那就上交到總編輯譚楷終審。
對於科幻迷來說,譚楷是不容忽視的大家。
譚楷86年就加入中國作協,先後獲得“第三屆科普作品一等獎”、“《人民日報》創刊45周年報告文學獎”、“《萌芽》獎”、“全國煤礦文學一等獎”等等獎項,進入《科幻世界》雜誌社之後,曆任編輯、副編輯,直至現在的總編輯。也在這期間,《科幻世界》的銷量屢創佳績,從1991年的七千份增長到了今年的20萬份。雖然說這份成績和前總編輯、現任社長的楊瀟女士息息相關,但譚楷的成績也不容抹殺。
說句題外話,雖然譚楷得到的這些獎項很少有人聽過,讓人不明覺厲,但由此也能夠看出譚楷在文學上的成績。
楊平還是個粉嫩的菜鳥,所以夠不著譚楷的層次,現在能做的隻有努力的工作。
楊平自己是個科幻迷,不然也不會跑到雜誌社來工作了,畢竟雜誌社的薪水相對來說很低。不是發自內心的喜愛科幻,他自己都很難想象這樣的工作怎麼會呆得下去。
不過,令楊平既好氣又好笑,最後有些可惜的是,很多郵寄過來的小說手稿都隻是滿腔的熱情,真正出彩的科幻小說沒有多少。不是說這些人的文筆不好,語言蒼白無力,缺乏邏輯,而是這些人缺乏創意,大多數都是炒冷飯,沒有新意。
有時候,楊平也是比較灰心的,以中國現在的情況,科幻小說到底有沒有前途?
當然,這樣的念頭很快就被他拋在了腦後,因為每一次開會,譚楷在介紹雜誌社的情況的時候,他聽到的都是令他振奮的消息,同時也認清了國內現在的狀況。貧窮困擾著人們,教育水平的低下在困擾著人們,在這樣的環境下都能夠有雜誌社現在的成績,那未來的光明還用想象嗎?
“平行世界?好……好霸道的名字!”翻到從深川寄過來的這份手稿之時,楊平立即就被書名給震了一下。
“霸氣”這詞彙還沒流行,所以一時之間,楊平隻想到了“霸道”,然後就心想:“就算內容寫得很差勁,光憑這個名字,我也得好好留住這個作者,很有潛力啊,居然能想出這樣的名字,一下子就讓我想到了科幻的概念。”
第一時間,楊平就給這個書名下了“神秘”、“高端”、“前沿”等印象。
這個時候,雖然《科幻世界》已經蜚聲海內外,但國內的科幻作者,或者說很有潛力的科幻作者還是相當稀少的,雜誌社不說求賢若渴,但對於這些人還是非常重視的。送關懷、送溫暖、回信指點……,這些在雜誌社都是不需要明文規定的工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