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5歲,寶寶有了正確的“金錢觀” 養隻小狗不容易
2009年10月20日 星期二 晴
小時候家裏養了一條叫阿黃的好狗,是我兩歲多那年媽媽從鄰居家抱回來的。我現在還記得小狗抱回來那天就在飯桌上撒了一泡尿,引得媽媽嗔怪,這是我對它最初的記憶了。
一直到我12歲那年冬天,一連找了幾天都沒找到從不離家的它,後來才知道是被村裏人偷偷打死吃了肉。當時哭了好多天,直到現在我也沒有原諒那個偷狗的人。
還有家裏養的一頭老牛,很老了,性子很溫和,老牛吃草的時候我們姐妹經常騎著它。後來農業機械化,開始用拖拉機耕田,牛也老得耕不動地了,爸爸就把它牽去賣了。過了兩天,老牛自己找了回來,姐姐抱著牛大哭。牛也流淚,動物有感知性,可能知道自己要死了,跑回待了好多年的家裏看看,後來又被買的人牽走了,再也沒有回來過。
寫到這裏,我幾乎淚流滿麵,在生老病死麵前,我們是這樣無能為力。那些失去的痛苦,幾十年還沒有消退,我很想念那雙溫和的眼睛。
正因如此,我很怕妞妞也在不知不覺中對飼養的動物投入很多感情。動物的壽命遠遠低於人類,我怕她傷心,童年的感情太深刻了。可是,孩子對於小動物的愛是天生的,妞妞也一直想養一隻小狗,磨了快一年了,我無法不答應她。
但是,在養之前我和她約法三章:1.小狗喂養教化的工作除了上幼兒園的時間,她在家必須自己管;2.她要每周寫一篇觀察日記,我隨時檢查;3.買狗糧的錢她掏百分之十,這是她的寵物,她理應有所付出。
她答應後,我讓她書麵簽名,將來不怕她賴皮不承認,空口無憑,書麵為證,這也是為了培養她信守承諾的品質。
萬事俱備,隻欠東風了。趁著暑期假日,我們全家浩浩蕩蕩地出發去寵物店給妞妞挑小狗。到了商店,店主還沒介紹,妞妞已經眼睛發光地到處瞄了,開心地大呼小叫,到後來抱著哪隻也舍不得鬆手,還是老公給她挑了隻吉娃娃才罷休。
小狗體檢和接種疫苗後,我們就正式從五口之家變成了六口。我把小狗的命名權也給了妞妞。小丫頭冥思苦想了幾天,結果名字一宣布我們都暈了。“狗狗比我小,我要叫它弟弟。”妞妞慎重地說,說完還眨巴著眼睛期盼地看著全家。
“妞妞,你把你媽我想得太偉大了,連狗我都生得出來!”我在心裏腹誹,瞪了幸災樂禍的老公一眼,臉上還不得不帶著笑容勸妞妞,“就算狗狗是你弟弟也不能直接叫弟弟呀,和你一樣也要有名字才對吧?”
“哦,也對,我忘了。那叫什麼好呢?要不叫聰聰,和小表弟一樣?”聰聰是她舅舅家孩子的名字,也不知道小表弟長大了會不會和她拚命?不管了,叫什麼也總比叫弟弟好,再說吉娃娃確實智商挺高,也算名副其實。就這樣,名字落實了,妞妞飼養小狗的生活正式開始。
妞妞每天早上上幼兒園前給聰聰喂一次狗糧,下午回來再喂一次,基本每天都會和爺爺一起給聰聰梳理毛發、散步,每隔一段時間的洗澡工作她也很積極地參與。偶爾也會玩得忘了,我就提醒她,督促她堅持下來。
到現在,已經過了好幾個月時間,我發現妞妞有了很多變化,責任心變強了,不再老是要我提醒她照顧聰聰。有時候,一人一狗會坐在一起聊隻有他們兩個才能聽得懂的話題。
妞妞更是拿出了自己喜愛的故事書讀給聰聰聽,顯然已經成了好朋友。觀察周記也寫得不錯,可圈可點。更重要的是,妞妞沒有那麼孤獨的感覺了,一人一狗經常追逐玩鬧,聰聰在很短的時間內融入了家裏,給妞妞帶來了夥伴般的快樂。
今天,我問妞妞對養聰聰有什麼感想。小丫頭很幽默:“有喜有樂,現在我體會到爸爸媽媽養我的不容易。太花錢啦,有時候真希望聰聰不要吃那麼多,可是又怕爸爸媽媽也這麼想,我就要餓肚子了。”
1.愛惜小生命,懂得生命的珍貴,這是父母在孩子飼養小動物期間要教給孩子的道理。孩子在家庭裏是最弱小的,父母一直小心地嗬護,這會讓他們無法體驗照顧的感覺,隻有通過飼養比他們更加弱小更需要竭力嗬護的小動物,孩子才會深有體會。
所以說,飼養小動物對孩子愛心的培養有著很大的幫助。
2.通過一部分經濟的付出,妞妞明白了金錢的來之不易,對於今後的開銷,隻會持更謹慎的態度。當然,這不是說變得吝嗇,謹慎和吝嗇是不同的,就比如每次買狗糧付出的零用錢雖說不多,但在她慷慨解囊的舉動裏就可以看出她認為應該付出這部分金錢,而不是吝嗇地捂緊自己的口袋。
3.照顧小動物的過程有助於責任心的培養,同時也會慢慢體驗到父母養育的辛苦,對孩子的成長有正麵積極的作用。現在有太多的孩子被長輩寵壞了,隻要孩子要,什麼都是予取予求,養成了孩子不知責任心為何物、不思進取、不懂得珍惜物品和金錢的習慣,更遑論理財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