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遺精案

郝某,男,30歲,已婚。1998年5月20日初診。診見:遺精、早泄4年,伴神疲體倦,腰脊酸困,畏寒,脘腹脹滿,納差,大便泄瀉,每天2~3次,舌紅、苔薄白,脈沉遲無力。處方:

菟絲子、黃精、何首烏、白芍、黃芪各30g,熟地黃20g,鹿角霜15g,山茱萸、補骨脂、覆盆子、芡實、山藥各10g,肉桂、甘草各6g。

服藥7劑,精神見佳,無泄瀉,腰膝酸軟亦減。仍滑精,早泄。上方加急性子10g,服4劑後早泄減輕。予魚鰾、山藥、山茱萸、桑螵蛸各15g,龜甲、煆龍骨、煆牡蠣各30g,煉蜜為丸,每丸重10g,每天服2次,服2劑後患者精神充沛,病愈而安。

[秦淑芳.韓冰教授從任脈論治疾病的經驗介紹.新中醫,2003,35(4):12-13]

原按:葉天士雲:“欲涵陰精不漏,意在升固八脈之氣”。本例患者屬任脈不固而致遺精,督脈空虛引起泄瀉。遺精、泄瀉並至,以常法治療,往往久治無效,蓋因任督二脈統轄八脈,故單用草木藥餌,不能治精血之憊,要用血肉有情之品以充養。方中鹿角霜、補骨脂、肉桂溫補奇經之陽;山藥、魚鰾、山茱萸、龜甲填精以充養八脈之陰;黃芪、甘草補氣;芡實、桑螵蛸、煆龍骨、煆牡蠣澀精止遺,以固奇經。又因久遺八脈俱傷,單純澀劑不能取效,故複診加通利之品急性子,取“通以濟澀”之意,這是奇經虛證與其他虛證不同的特殊治法,而收良效。

3.崩漏案

孫某,女,18歲,未婚。1998年4月3日初診。主訴:月經周期無規律4年餘,經期延長,經血量多3年。患者於14歲初潮,初潮後即見周期紊亂,經期延長,經水量多,色紫紅,夾少許血塊,曾經2次人工周期治療,效果不鞏固。基礎體溫單相。西醫診斷為青春期無排卵型功血。診見:陰道出血20餘天,淋漓不淨,色鮮紅,無血塊,舌質偏紅,邊尖有瘀點、苔薄,脈弦細。處方:

生地黃、地骨皮、墨旱蓮、生地榆、白芍各30g,龜甲、蒲黃炭、女貞子各15g,山藥、黃芩炭、花蕊石各10g,甘草6g。

服藥4劑經水即淨,改方為:當歸、白芍、山茱萸、山藥、肉蓯蓉、巴戟天、紫河車各10g,女貞子、鹿角霜各15g,地骨皮、生地黃、桑寄生、菟絲子各30g。以此方進行調理,基礎體溫出現雙相曲線,月經轉為正常。1年後隨訪,停藥已數月,情況良好。

[秦淑芳.韓冰教授從任脈論治疾病的經驗介紹.新中醫2003,35(4):12-13]

原按:本例患者,初潮後即見周期紊亂,是因腎氣尚未充實,衝任二脈失於調養所致。月經色紫紅、量多,是為腎陰虛,不能鎮守胞絡相火,熱伏衝任,迫血妄行所致。故方中用女貞子、墨旱蓮滋補腎陰,山藥、山茱萸補腎益精氣而固衝任,龜甲滋養腎陰,走任脈,益衝任。同時用生地黃、地骨皮、生地榆、黃芩炭等滋陰清熱,涼血止血,而用炭的目的是增強止血之功。為達到止血不留瘀,又加入蒲黃炭、花蕊石加強止血化瘀之功。血淨後,繼以滋陰清熱、補腎固衝任的生地黃、地骨皮、女貞子、桑寄生等藥以固其本,再加血肉有情之品如紫河車、鹿角霜等填精補髓,當歸、白芍等養血補血,使腎中陰平陽秘,衝任氣血平靜旺盛,因此月經恢複正常。

4.葡萄胎案

李某,女,23歲,1990年8月20日初診。自訴:懷孕3個月,腹大倍常,動紅腹痛,繼下葡萄胎形,至當地醫院作刮宮術。半個月連施手術2次,經血漸淨。後半個月複查尿絨毛膜促性腺激素(HCG)陽性,謂葡萄胎未淨,囑其再行刮宮術。患者係新婚後第1胎,頗有顧慮,不同意再做手術,乃至我處求治。時已月餘,查尿HCG仍陽性,腹部平平,納食稍差,餘無不適。餘思中醫婦科似無此病治法,夜暮翻閱文獻,見《葉氏醫案存真·卷三》有一案:漏下如卵形,謂任脈為病,治以血中宣氣。乃仿其法,處方:

南山楂10g,茺蔚子10g,青蔥10g,茜草6g,香附10g,薏苡仁30g。3劑。

服藥後反應殊大,頭昏肢軟,頗感不支。堅持服完3劑,5日後複查尿HCG已陰性。1個月後再查尿HCG仍為陰性。囑其暫時避孕。2年後竟獲一子。

[朱祥麟.奇經病醫案六則.中醫雜誌,1996,37(9):527-529]

原按:葡萄胎為非正常胎孕,乃任脈血損,水氣互結,積聚成形。治以血中宣氣,祛其瘕聚,以恢複任脈功能。方用山楂、茺蔚子、茜草活血調任,香附、青蔥調氣散結;薏苡仁祛濕行水,以去其瘕聚之餘波,而複任脈之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