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95章 :《葉問》(2 / 2)

不過不管在情節上怎麼修改,最本質的地方卻不能改變,《葉問》是一部動作片,更多的還是要靠武戲吸引觀眾。

要怎麼打,才能打得好看,或者說,才能吸引觀眾?

就原影片而言,吸引觀眾的,更多的還是葉問的形象,武戲上,雖然出彩,但絕不是甄子丹的巔峰之作,《導火線》的動作就比《葉問》要精彩很多。

不過王東要拍,就要拍出最精彩的動作片,他不是要站在前人的肩膀上去追逐前人,而是要站在前人的肩膀上超越前人,也隻有這樣,拍電影才顯得有意思,也不會浪費一部經典的動作片。

否則,還不如不拍,靜等零八年到來,看葉偉信拍的《葉問》。

王東在設計動作時,想過兩條線路,首先是真功夫暴力打法,這類影片著實不少,甄子丹就是其中的典型,在好萊塢也非常流行。但這種打法,想要在美國吸引觀眾的眼球就必須融入另一個因素,大場麵,製造更多的刺激元素。

而《葉問》這部影片,打鬥都是擂台上的對決,根本不可能融入這些因素,除非拍成科幻片、魔幻片。

所以王東最後選擇了更富有詩意的打法,這類打法的典型有《臥虎藏龍》《英雄》。兩部影片中,對於各種戰鬥,賦予的是詩一樣的美感,讓人忍不住心馳神往。

當然,王東不可能照搬照抄,因為《葉問》和這些影片對於武的理解顯然不是一個層次上的,《葉問》是拳術大師,而《臥虎藏龍》《英雄》都是高來高去的武林高手。

但這並不妨礙王東從一些細節上去打造詩意的效果,比如最後一場戰鬥,可以通過雲層、雨滴、心境、背景等諸多元素來襯托出那種詩意。

王東已經在腦海裏將各種打鬥場景都做了詳盡的設定,也做了大量的筆記,不過這些並不夠,很多東西還得在拍攝過程中做進一步的修改。

把劇本看了一遍,基本上都還滿意,但事實上,王東頭疼的也不是劇本中的內容,真正讓他頭疼的是演員。

盡管不願意承認,但不得不說,從國產影片中必定可以看出一點,配角,尤其是小配角的演員,素質都不高。當然,並不是人文素質低,而是演員素質低。

在好萊塢,有演員工會,拍一部影片,很容易就能找到一大批專業過硬的配角,甚至專業過硬的龍套。而在國內則不然,主要配角還好,小配角要找人就很難,龍套就更不用想了,能拉到人就不錯了。

比如拍攝餐廳裏的一個鏡頭,好萊塢大多數影片中,龍套演員都會很隨意地在飯館裏閑聊,像一群正常的顧客,哪怕鏡頭中他們隻有一個後背。而很多國產影片則不然,這些龍套演員則不然,更顯得無所事事,發呆愣坐,他們的存在更多的是證明一點:這家餐廳除了主角,還有別的顧客。

又或者一些小角色,好萊塢的影片中,大多都可以看到,這些配角十分專業,他們的演技都很精湛,甚至不比主要演員差。而國產影片中,這些小角色的演技,要麼過度誇張,要麼演得根本就不像這一角色。

而《葉問》一片中,要用到的配角、小配角、龍套演員都不在少數,如果這些角色不能完美的解決,影片的印象分肯定要打折扣。

PS:推薦好友新書《大明征途》,大家可以去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