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五章 聚集正能量的人生(3)(1 / 3)

再說一些小事:

1.他自己是有車有司機的,但是每次參加活動時,無論是朋友還是工作人員,他都會堅持送別人上車。

如果別人沒有自己開車,他會幫人家叫好車,然後送上車,直到所有的人都順利離開,他才上自己的車。

2.他每天6:30起床,鍛煉,然後看書。

雖然公司規模不小,但應酬也絕不抽煙喝酒。

3.每次會議如果有他的發言,他一定事先寫好稿子,然後提前幾天準備。

4.他永遠都是準時的,如果是大型會議和活動,永遠提早30分鍾以上到達會場,有時候,甚至比工作人員還早到。

早到的時間,他會協助工作人員做一些準備工作,否則的話,就自己坐著看書或工作。

5.他是非常執著的記事本控,像我們的談話,他覺得有趣的,都會記錄在記事本上。

他每天的工作都作好計劃,並且安排得當。

事實上,我是從認識他開始,才越來越重視記事本的功用的。

哦,忘記說了,他是1985年出生的。

大學還沒畢業就開始創業,現在企業的規模已經不小了。

他真的不算是天才型的人,但我從認識他以來,眼見著他在一步一步地努力,在平常人都不會注意的小事上,嚴格地要求自己。

開始的時候,活動早到、送人上車這種事,大家都會覺得他似乎有些虛偽和做作。

可是我們認識三年了,見麵也有幾十次了,他每一次都用這個標準做事,所有的人最後剩下的隻有敬佩。

我不能說範現在就有很高的成就,但是他未來的光彩奪目是可以預見的。

興趣愛好廣泛、言辭犀利、每個觀點都能跳出來說個一二三四的人,現在滿大街都是。

但是在小事上也肯用高標準要求自己的人卻不多。

大家似乎更願意相信“天分”這種虛無縹緲的東西,而忽略了從小處做起、逐漸進步才能變得更好的自然規律。

我不是精英主義的信奉者。

雖然不謙虛地說,我自己不能算是非常笨的人,但是我從來不迷信什麼名校啊、成績單啊,或者IQ指數啊。

我相信“10000小時天才理論”,我相信凡事都靠自己努力。

範是最好的例子。

不要說可以反複練習的一些技能,例如英語、IT技術等,就連“人際關係維護”、“戰略決策”這類軟性技巧,一樣是可以通過反複的練習和總結來提高的。

沒有天分,其實一樣可以成為天才的。

痛苦和失敗,都不值一提

痛苦和失敗,是人生中你無法回避的問題。

沒有人會願意去經曆痛苦,去麵對失敗。

有些人甚至在痛苦和失敗之後,一蹶不振,無法再鼓起生活的勇氣。

但是沒有經曆過痛苦和失敗的人生是不完整的人生,痛苦讓我們的人生體驗更豐富,失敗則是成功必不可少的伴隨物,當痛苦和失敗來臨時,你要有十足的勇氣和信心戰勝它們。

你是一個悲觀的人嗎

被譽為“積極心理學之父”的馬丁·塞利格曼(MartinE.P.Seligman),曾經擬定過一套科學的心理測試試題,目的是測試悲觀和樂觀在不同維度上的指數高低。

這套測試在他的《活出最樂觀的自己》一書中可以找到。

你是否相信好或壞的事是永遠的?

這套測試有一個維度叫作“永久性維度”,就是說,當遇見一件好事的時候,你是否認為它會長久地持續下去?

而當遇見一件倒黴事,你是否會認為它會經常發生?

例如,你忘記了女朋友的生日,如果你選擇的理由是“我不擅長記生日”,這就意味著,你對這種不好的事情的看法是永久性的,你認為它是會經常發生的。

認為倒黴的事情“總是”會發生的人,自然更加悲觀,更加難以恢複。

不過如果認為好事“總是”會發生的人,自然就會更加樂觀,哪怕遇見倒黴的事,也會認為這僅僅是“暫時發生的”。

有一個小故事,說有一對雙胞胎男孩,一個特別樂觀,一個特別悲觀。

於是父母為了改變他們這種傾向,給悲觀的那個男孩買了一輛非常漂亮的玩具車,而把那個樂觀的男孩帶到了一堆牛糞旁邊。

過了一會兒,父母想去看看他們各自的情況。

在父母的想象中,玩具車一定會給悲觀的男孩帶來很多快樂;而麵對一堆牛糞,再樂觀的孩子恐怕也無法高興起來。

可是事實正好相反。

那個悲觀的男孩麵對著玩具車非常悲傷,他說:“這麼漂亮的玩具車,很快就會被玩壞了。”而那個樂觀的男孩,正興高采烈地往牛糞中間挖,他高興地對父母說:“是不是牛糞中間藏著一個驚喜?”你看,這就是樂觀者和悲觀者的不同態度。

那個悲觀的男孩,認為得到玩具這件好事,發生的狀況是暫時的,糟糕的事遲早會發生;而樂觀的男孩則認為,得到牛糞這件壞事,發生的狀況是暫時的,好事肯定會隨之而來。

你是否覺得,某件好事(壞事)具有普遍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