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四章 聚集正能量的人生(2)(2 / 3)

作為一個大學畢業生,他的心理落差可想而知。

不過,剛開始吊兒郎當的他,通過各種遭遇,慢慢認識到了工作的意義,了解到了腳踏實地做好每一件事,才有可能施展自己的才華。

我當年做公務員的時候待過團委,團委係統有一句很流行的話,“以作為求地位”。

因為在整個政府係統裏麵,團委是最無錢無權的部門,因此隻有嚐試做一點事情,把事情做出來,才會得到其他部門和領導的重視。

現在想起來,這個道理在很多地方都是行得通的。

你做了什麼,決定了你會擁有什麼。

社會和公司都不會長久地埋沒一個人的才華,因為這是一個價值交換的經濟社會。

除非這種才華隻是你自認為的才華,而不是社會和公司認可的價值。

如果我能給出一些建議,作為年輕人夢想實現指南上的幾條的話,我會選擇這些:

1.熱愛你的工作。

沒有任何一份工作是沒有意義的,工作不僅僅是換取薪水這麼簡單的事情,除非真正熱愛你的工作,否則你不可能做好。

在這部日劇裏,每天翻沙子的人,最終建成了一條高速公路,看著它登上了全國交通地圖。

這就是工作對於社會的意義。

2.做好你手中的每一項工作。

如果你認為自己值得更好的薪水和工作,一定要將之建立在能完全做好目前這份工作的基礎上。

不積跬步,無以至千裏。

做好每一件小事,哪怕這是一個破公司,相信我,因為公司/領導/同事不好而對工作敷衍了事,受傷的隻會有一個人,就是你自己。

3.少說話,多做事。

教育普及的時代,信息泛濫的時代,每個人都有權對所有的事情說三道四一番。

尤其是年輕的時候,熱血沸騰,那麼多看不慣的事情,不說幾句怎麼行。

相信我,隻有以一己之力去做而不是說,才能真正改變這個世界。

這件事你真的做不了嗎

你從來沒有想過做發起人嗎?

你能抓住迎麵而來的機會嗎?

你想過選擇人生的第三條道路嗎?

是否認為自己沒有天分,你就放棄了努力呢?

這些事,可能都是你沒有嚐試過的事,但這件事你真的做不了嗎?

也許用開放的心態,努力多作嚐試,就能為自己開拓出一個全新的領域,得到嶄新的人生經驗。

為什麼你從來沒有做過發起人

我在讀MBA的時候,曾經聽過一堂創業課,這位教授來自MIT(麻省理工學院)創業研究室。

當時我正在籌備自己的第一個公司,我問了一個對於當時的我來說很重要的問題:“怎樣才能知道自己是否是一個好的創業者?”教授的回答讓我吐血,他先問“你們家有人創業過嗎”,我說沒有;他又問“你朋友中有人創業過嗎”,我想了想,好像也沒有。

然後他肯定地說:“如果你身邊很少有人創業,那你創業成功的概率真的很小,因為你沒有主動創建一個企業的經驗來源。”當時我是氣得夠嗆,而且也不服氣,憑什麼我不能是我家裏的第一個,不能是我朋友中的第一個,不能是那優秀的、成功的第一個呢?

後來,我屢次想起這句話以激勵自己,但是現在想來,教授講的不是沒有道理。

創業的人跟在企業上班的人很不一樣,創業者要求獨立做很多事,要麵對各種突發狀況和困難,再也沒有背靠大企業的各種資源。

做一個創業者,正如同做一個發起人一樣,極其不易。

但做一個發起人也有很多好處,以下是我親身經曆的兩個例子:暖手同學自打回國以來,總覺得有價值投資觀念的個人投資者很少,基於我們倆以前在互聯網上的投資小圈子,我們打算做一個線下的論壇來讓大家進行交流。

自從冒出這個主意之後,算是一帆風順,很多主講人和參與者都異口同聲地說:“早就盼著有人來做這件事了。”問題是,為什麼沒有人去做呢?

是麻煩嗎?

確實有很多組織工作,邀請人啊,通知人啊,尋找場地啊,整理資料啊,但好像也沒那麼麻煩。

是花費大嗎?

嘉賓和與會人員的交通食宿都是自理,主辦者頂多也就出個場地的費用,也不至於弄得傾家蕩產。

是沒意義嗎?

我們在網上發帖不到10天,報名參加的人員就超過了100個,這麼多人願意來,本來就說明了做這件事的意義。

而對作為發起者和組織者的我們自己而言,在跟誌同道合的個人投資者的交流過程當中,找到了我們以前的思維盲點,在這當中學到的東西著實不少。

我有一個做商業房地產的朋友,企業不算大,才做過幾個不大的項目。

有一次他來找我聊天,說苦於無法跟同行業的大佬們學習交流,同行是冤家啊。

我問他,你有沒有想過在小範圍做一個商業房地產的行業協會,你有這個發起人和組織者的身份,自然就可以去聯絡很多行業內的朋友。

到時候會長和主席你別做,找個行業內大佬做,錢麼,反正是大家湊份子。

可是因為你是發起者和聯絡人,所有的人都會跟你交情不錯,你無非是多出點力,沒事請大家吃個飯、商量個行業發展的前景什麼的,相信這樣對你的生意會有很多幫助。

他聽完,高興地眉飛色舞,沒多久,果然見組織建立起來。

有了這個行業協會,政府那邊也關注起來,他是主要聯絡人,通過向同行的學習與合作以及同政府的互動,果然生意越做越順利了。

在上述兩個例子中,發起人都得到了很多好處,可是為什麼很多人從來沒有做過發起人呢?

回想起來,不做發起人可能是從小就缺乏這種環境。

小學的時候班長班幹部大多是老師指定的,就算有競選流程也是走走形式而已;初中高中大家都忙於讀書;到了大學,好不容易有了社團的氛圍,可是論資排輩得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