於誌寧是山東人,對山東的事也最是關心,前兩年,因黃河決口,山東遭災,當地官員處置不當,加上世家囤積居奇,不願開倉放糧,致使因災生亂,災民圍攻官府,讓於誌寧著急萬分,在朝廷準備派兵鎮壓時候,也就是於誌寧上奏,以撫即可平亂,建議朝廷火速賑災,並懲罰處事不力的官員,後來李世民聽從了他的主意,派戶部官員趕赴山東,調運大批物資過去。
在救災物資送達後,災民領了物資後即散去,動亂平息,幾名趁勢作亂的禍首被誅,使得山東地得以快速恢複秩序,於誌寧也因此受到李世民的嘉獎。
山東一帶正是世家勢力最強大的地方,這些年朝廷針對世家也做了不少的動作,這讓一些世家大閥不甘心既得利益被剝奪,采取與官府對抗或者不合作的態度,因世家占有大量的田產,山東一帶百姓戶均所占田地是河北、河南道一帶最少的,田畝少,產出也相對少,在大災之年百姓更容易歉收。
“你?”被李業詡如此一問,長孫無忌一下子不知如何回答,但還是向李世民奏言,“陛下,臣如此想,是覺得此舉太過突然,若強行推廣,必定會激起我大唐的動蕩,因此臣建議,此舉能否暫緩施行,或者逐步施行?”
“陛下,臣附議!”長孫無忌完後,褚遂良也馬上站了出來,“此舉定會招致世家抵製,前些年,兵製的改革,還有舉辦官學之事,已經讓世家非常的不滿,若此時提出此議,必定生亂,特別是山東之地!”
“陛下,臣同意向世家征稅之舉,”這時李世績站了出來,“就如當初進行兵製改革時候,許多人也是反對,認為會遭到民間的反對,可是施行後,反對之聲何從來?如今我大唐得益於兵製改革的成果,對外征戰連續取得勝利,折扣兵員數量極少,這在以前是不可想象的。稅製改革後,朝廷國庫收入增多,百姓的負擔減少,此舉對我大唐江山的穩固,是非常有利的!因此,臣以為,如此對百姓有利之舉,即應該施行,如何施行,這隻是個策略問題!”
在李世績完後,又有不少的朝臣門站出來地表意見,隻是反對的人占多數,這項改革對於朝堂上的官員利益都是有損害的,大多的人都不希望看到這樣情況出現。
在眾臣吵鬧間,李承乾再次站了出來,“父皇,兒臣認為,我皇家應該帶這個頭,皇族成員皆按名下田畝收入納稅,如此還有何人敢言反對?凡事都是一個漸進過程,剛開始時候,肯定會有很多人不理解,但時間長了,抵觸的人會慢慢少去,何況所抽之稅隻占其產出的不到兩成…”
李承乾如此一,朝堂上頓時沒了聲音,所有的朝臣們都是啞口無言,皇家也一並納稅,這在曆朝曆代都沒有過的事,當朝太子這話是何意?不成皇帝就是此意思?
若真的如此,皇家都納稅了,官吏還敢反對?世家還敢對抗同?隻是反對與支持人都不敢站出來什麼,畢竟關係到皇家的事,沒有人敢隨便發表意見的。
一直看熱鬧的李世民很是滿意出現這樣的情況,見沒有人站出來再什麼,當下便道:“此事各位愛卿回去好好考慮一下,朕也會將這份奏本仔細看一下,散朝!”
隨著李世民站起身離去,朝臣們也都散去,許多人臉上都是神情凝重,大多的人都明白,太子所提的這個奏議,將在長安及整個大唐治下的土地上引起不的風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