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軍相夾之處,肆無忌憚地張揚著那麵“費”字大旗。
“那便傳令呂文,先行到蜀軍城下挑戰,若是他王平敢和我一戰,我費曜還真要正麵會會這個降將。”費曜冷冷言道。
那哨騎得了軍令,勒馬急去。
略陽城上,早已備好了強弓硬弩,第一日便是王平親自把守,由薑維鎮守西向城郭,這段城牆幾乎是起策應之效,由於略陽城並非純粹意義上的關口,並沒有死死的卡在祁山道上,兩側都留有較大間隙,隻有北門是正對北麵坡地的。
東城的把守大將乃是吳班,而張翼任務特殊,是鎮守略陽以西兩三裏地的漢水沿岸,成體製的三角結構,攔住魏軍三麵圍攻的步伐,這種結構下,基本能夠防止魏軍自縫隙穿入,產生三麵圍城之勢。
東大寨基本就是圍城之勢而丟失的,略陽作為孤城,需要在內部結構上將其複雜化,構建出更為堅固的防禦,那就隻能采用多點防禦結構。
在大型攻伐戰中,尤其是對城池的布防上,頗有些講究,通常有經驗的守將會有三種布局方式:
1,掎角之勢,這是防守方最為常見的防守思路,也是最為穩妥的防守。南郡防守中,曹仁之所以能死撐那麼久,就是靠著三地犄角。但掎角之勢有一個致命之缺點,那就是聯絡問題,隻要切斷了聯係,那麼犄角頓成虛無。這並非是難以實現的,犄角之勢的優勢是互相支援,但缺點就是兵力分散,若是沒有完備的防禦縱深,用犄角就是冒險。
2,層次防守,層次防禦多用在守軍兵力充沛之下,亦或是城池布局較為特殊,如徐州。徐州之北的小沛隻是個小鎮,但卻是徐州的咽喉要地,也是徐州之屏障,徐州多次發生戰爭,最大的交鋒並非徐州城,而是小沛,同樣的情況也包括地處荊州的江陵城,隻是江陵城除了自身較為堅固,還有很多外延陣地,有足夠的空間來層次防守,加之護城河之拱衛,使江陵成為公認的難克之城。
3,孤城駐守,這正是王平當下采取的一種方式,說是布局之一,倒不如說是無可奈何,條件所迫,略陽的地勢就是如此,棄之不行,用之難當,魏軍的戰車借助重力勢力而下,且不說這城門能否頂住,那數十丈的雲梯都是致命傷,能夠要了略陽的老命。
除了王平,饒有其他將領在某些情境下采用孤城駐守,如呂布的濮陽之戰,或是劍閣之戰,都是以一軍抵擋萬軍的典範,但此舉的結果基本上都是守方敗,這也是無可厚非的事情,但其突出了一個十分重要的詞彙——悲壯。
行此舉者,多身死前線,全軍覆滅,詮忠貞之誌,效家國之懷,突出何為臣子,今番王平行此舉,隱隱之中也饒有此意,略陽之戰的第一日,哨騎便彙報了魏軍的大抵情況,王平心裏大抵也有了數,守上一周半月似乎並不難,並沒有費曜所說的那般容易。
但半月之後呢?漢軍的軍糧所能供給之日也僅半月罷了,若是糧斷,豈不是要複刻街亭之困鬥?憑借著作戰到底的精神盡管能維持戰鬥的繼續,但並不能解決真正的成敗問題,魏軍不是軟柿子,不是靠著喊殺就能嚇退的匪兵,迎麵而來的這支魏軍,正是十年之間都和漢軍對峙在隴右的軍隊,雙方也算是知根知底了。
糧草從定軍山上緩緩運下的時候,蔣琬給王平帶了一句話,叫做盡力而為,實在不濟,另作他圖。
在那一刻王平似乎清晰了些什麼,或許自己給白鑫的承諾僅僅隻是自己而已,在國家層麵上沒有一錘子買賣,蔣琬作為百官之首,考慮的是全局,當全軍都在喊著死守略陽之時,蔣琬以高昂之氣勢支持,但腦子裏想著的依然存有若是略陽失守.....
大漢將何去何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