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2章:自編自導自演?(2 / 2)

“沒,就是休息一段時間,我寫了兩個本子,我之前答應周公子還有陳昆要跟他倆合作,拖拖拉拉的兩個月時間才把本子定稿下來,你幫我瞅瞅,給點意見?”周白喝口啤酒說道。

“喲,又有新作品呢?你藏著掖著倆月等定稿才跟我說,這時候還問什麼意見呀,你是來顯擺的吧?這事不厚道啊。”賈章柯來了興趣,半是抱怨說道。

“前麵寫得挺別扭的,很多情節不滿意,改來改去花了很多時間,兩個本子的格局都不大,也不算大製作,甚至也沒有大場麵,我基本是在結構上下功夫,為此我還畫了部分的分鏡頭,隻能是慢慢磨啊,你就說看不看吧。”周白無辜的說道,寫一個劇本真不是那麼簡單的事情,哪怕得到記憶碎片,也不可能獲知所有的細節,很大程度是要靠他自己。

“別啊,看看看,肯定要看看,你寫的好故事也不是一兩回了,可惜不符合我的風格,不然我倒是希望你寫個本子給我。”賈樟柯說道。

從包裏把兩個電影劇本抽出來遞給老賈,這貨接過來之前還專門的用紙巾擦幹淨手,然後就迫不及待的看了起來。

“本子不錯,不過我怎麼發現你老是喜歡用這些俗套的結尾呢?細節寫得這麼好,很生活化,偏偏結局就落入俗套了。”看完之後,老賈點根煙說道。

“大哥,我這兩個本子都是要推向市場的,你覺得我要是寫得雲裏霧裏或者給角色都安排個殘酷的結局觀眾會受得了麼?不俗套不行,現在想要好票房,敘事是必須重視的。”周白無辜的說道,就現在國內電影市場,這是必然的選擇。

可以說,從國內電影市場大繁榮開始,絕大部分國內觀眾的觀影習慣幾乎都是靠著電視劇培養起來的,無論是什麼樣的電影上映,他們永遠都是期待創作者給他講個易懂的故事,如果不側重敘事的電影,很大部分人都覺得難以適應,對於電影表達的更深更難更加晦澀的東西,就提不起興趣了。

這也就是為什麼後來不側重敘事的導演根本無法在國內電影市場獲得成功,可以說這一代觀眾的觀影習慣已經就注定會有這樣的結果,說到底藝術這種東西本來就有審美層次在,電影市場觀眾的構成中,有很多觀眾把電影當做大型電視劇看,用一句比較簡單的話來形容那就是圖個樂嗬。

說白了百分之九十九入場觀看電影的觀眾,根本不了解所謂的藝術風格、剪切手法,討論一個電影的好壞,永遠是劇情好不好,三觀正不正,沒人對所謂的深度感興趣。

這個不是觀眾的鍋,因為世界上絕大部分的觀眾都是如此,隻不過歐洲跟美國這些發達國家很早就開始注重藝術電影的觀影習慣培養,這一塊市場即便在無數的商業電影麵前,依然保持著旺盛的生命力,這也是為什麼他們會有藝術院線的原因,人家都發展多少年了,這個真不能比。

“也是,這個《交換人生》的本子,你打算自編自導自演嗎?”賈樟柯很敏銳的發現,這兩個本子,隻有一個適合周白,所以才好奇的問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