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真實的生活,還是幻想?
無人能逃離這殘酷的現實,睜大眼看看天空和大海。
-----queen>
與重金屬和藝術搖滾的注重藝術性不同,70年代末期,又產生了一種毫不在意藝術性,或者說根本沒有藝術性的搖滾樂形式,它就是朋克搖滾。有人戲稱,一群能使樂器發出聲音而且自身喉嚨能發出聲音的人便足可組成一支朋克樂隊了;還有人說過,聽了sexpistols的歌,你馬上會有自己推出唱片的衝動。足見朋克搖滾在音樂上與藝術毫無關係可言。但朋克搖滾無論在歌詞的鋒芒性還是在反叛的程度上和六十年代的搖滾相比都是有過之而無不及的,它甚至諷刺和反叛搖滾樂自身----特別那些已經商業化、流行化但仍掛著“搖滾”牌子的在這個意義上講,朋克其實正是一種藝術。
前麵提到的sexpistols是一個典型代表。但令人難以置信的是,這支不朽的樂隊其實隻存在了9個月,也隻錄製了一張專輯----因為沒有唱片公司願與他們簽約,而與他們簽約的唱片公司所發行的唱片不是被禁播就是被禁賣他們那張唯一的專輯>可稱是搖滾曆史上最令人膽顫心驚的唱片。用文雅點的話說,他們在這張專輯裏運用了一些“足以讓聽眾暈倒”的詞句,“有技巧地”攻擊了種種社會弊病。在這之前,他們在第一首單曲>就擺出了一副要造反的架勢;而他們第二首單曲>的發表則更具有諷刺意味:唱片的封麵是英國女王伊麗莎白二世,但女王的雙眼和嘴卻分別被‘godsavethequeen‘和‘sexpistols‘的字條封住了,更讓人無法容忍的是他們‘犯上作亂‘的歌詞:‘上帝拯救女皇/法西斯主義專製把你們變成了傻瓜/她不是個東西/英國沒有未來……沒有未來/你們也沒有未來。‘而此時正值英國舉國上下慶祝伊麗莎白女王二世登基25周年,在喜慶和歡樂的氣氛中,‘性手槍‘的不和諧音符在排行榜上扶搖直上,‘走調‘到了極點---bbc排行榜冠軍,這對英國王室來說簡直是莫大的侮辱,為了不使女王陛下難堪,bbc不得不把他們的歌曲放在了亞軍的位置上而隨著他們的成功,唱片公司終於發現了他們的‘商業價值‘而正想進一步發掘時,他們卻解散了----原因是不想讓商業社會所控製。今天那些用種種花樣來包裝和推銷自己,並在歌中盡力營造一種朗朗上口的旋律以期吸引聽眾、獲得商業利潤的歌手們,如果回頭看看sexpistols和他們的音樂時,不知會作何感想?
隨著‘性手槍‘的解散,朋克運動也逐漸消亡----‘朋克搖滾‘一詞可能被一些搖滾樂手延續至今,但朋克精神已蕩然無存。
80年代開始,搖滾被商業的侵蝕愈為明顯。尤其是重金屬的發展很好地印證了這一點。傳統的重金屬本來是一種展示個性、尋求刺激與發泄的工具----雖然充滿暴力和破壞性,但至少是人的本性的表現吧但80年代開始的重金屬音樂已大大失去了這種作用和意義了。主流重金屬音樂已商業化得一塌糊塗,反叛不是他們思想的標誌,而是商業的標簽;而非主流重金屬又走向人們不可企及的極端。出於商業目的,此時期的一些主流重金屬樂隊常常在一張專輯上錄有一兩首比較討巧的作品,或者說專供打上排行榜及獲得白金銷量的歌,如bonjovi的>、scorpions的>、whitelion的>等等,這樣一批所謂的‘強力情歌‘在排行榜上往往無往而不勝,繪就了80年代後期的重金屬‘神話‘。而另一些重金屬樂隊則走極端道路,如gunsn‘roses,這支愛四處惹麻煩的樂隊可算得上當今反叛的代表了,但人們對axlrose本人的興趣已超過了他的音樂,這位美國‘第一流氓公民‘可謂集各種‘搖滾精神‘於一身,但他隻是一個偶像,他就像被擺放在舞台中央的一個標本,告訴那些想成為第二個rose的青少年:看吧,這是axlrose,你們也可以這樣,可有誰想過,這支名揚天下、聲名狼藉的樂隊究竟給人們帶來什麼東西?難道這就是現在的重金屬搖滾?重金屬,隻剩下一頭煽情的長發,它的氣質已蕩然無存。當人們的耳邊再次響起ledzeppelin的>時,不能不讓人感歎,再也沒有哪支重金屬樂隊能唱出一首代表一個時代聲音的作品了。顯然,產生於60年代的搖滾精神被庸俗化和極端化了。
就這樣,重金屬堂而皇之地被納入隻重形式不重內容的主流音樂,在市場上和排行榜上和流行音樂打得不可開交!
而另類搖滾也不甘示弱,隨著nirvana的>把michaeljackson的>從專輯榜首位拉下馬來----一支之前默默無聞的地下另類搖滾樂隊戰勝了流行天皇,另類搖滾也進入了美國主流文化
今天,真正的搖滾樂似乎已經日趨式微,而那些高舉“搖滾精神”和“朋克主義”的搖滾樂隊和樂手們卻隻是想借這個旗幟來提高知名度和多賺點錢而已這種狀況是我們這些忠實的搖滾樂迷所不願意看到的,而搖滾樂本身也不應該是這樣的。我們隻能希望今時今日的的那些搖滾歌者們能多聽聽前輩們的音樂,多想一想什麼是真正的搖滾精神,使搖滾樂不至於消亡,能夠永恒地叫嚷下去!
我的叫嚷
一段搖滾,是我通過奈河橋的需要。它可以在繁慌中得到,也可以在酣暢中忘掉,它既不否認人的需要,也不回避難明難了,它來源於社會的各個暗角,各個光耀。
它很在乎時效,但曆史情結也很難了。它翱翔著,不在乎荒嶺或是暗礁;它呐喊著,不在乎人群或是論調。它似乎愛走極端,有時歌詞,有時韻調。它往往回歸的卻是深深的幽穀,或是濃烈的春風。
它冽烈的敘述著善與惡,美與醜,彷徨與堅強,永恒與遺忘……不過,搖滾好的的確很多,糟的也斷不了。
loud
我活得並不很久,可是每每沉溺與一片夕霞中,被人生的憂鬱深深震撼。然而,我痛苦的燃燒著也始終不想看見眼淚。因為耳朵朝向風的方向,腦海裏就回響起hidebass的音韻。是的,生活有時很痛苦,每個人都能江出一堆自己的不幸,然而大家都在忍耐,在反抗。是的,rock帶給我的不是怨氣與絕望,她實在盡全力讓人們從它的堅強中看到快樂,教會我去抓住一種信念。
有人說搖滾很瘋狂,我並不是一個瘋狂的人,但也正因為生活中太多的規矩方圓,我隻有背包裹在其中,即使痛苦地燃燒也始終沉默。最後,有一天,夜深人靜,靜坐在漆黑一片的房間中,聽著它-----rock,不知覺滴落在手上濕濕的是什麼?
我說不清楚視覺係搖滾的精神,因為離得太遠,日本太遠,舞台太遠,可能隻聽到他們唱那些歌,做那些曲,擺那些表情。但,我願意以自己的理解去執行它。那樣,它也並不遙遠。
panny
搖滾的叫嚷
我用最強烈的方式表達我對生命的熱愛,是否可明白,在你們熱愛我之前,我已熱愛你們,因為我們所熱愛的是相同的東西-----生命的音樂本質&音樂的生命本質
pelin
奈河橋後的故事
搖滾與不苟活,我想起的雪萊……
如果我也擁有如此的寶藏/我決不會用它換取高齡/換取那幹癟的雙頰和白發蒼蒼。
-----《致為那種信念而死的瑪麗》節選
搖滾與苟活,我想起的“零點”……
我不知道我生在哪裏,我生下以後會不會哭泣;我不知道我要去哪裏,我唱著沒有祖國的歌謠。我不知道你生在何處,你死的時候有沒有人哭;我不知道你要去何處,你的墓碑指向蒼涼的天空。
你走的時候唱著出塞歌謠,你青春年少不怕山水迢迢,你長發迎風對著天空狂嘯,你的父老兄弟也為你驕傲。
你流浪,你可曾找到要去的地方。
你流浪,何處是夢裏故鄉。
-----《荒塚》
一個殉道詩人的傳奇,一個苟活同道的歌唱。不同的心做著同一個夢,不同的命衍出生死的境。不停扣問的彷徨,不停呐喊的遺忘。
它,是祭詩,但不為被祭者而悲傷。它,在彷徨,但絲毫不含慌張。他冷冷的眼光從吉他和著的歌中放蕩,它深切的感知,活著比死去更加受傷。它不哭。它已遺忘
它是誰?它一生追求的是什麼?它要怎麼走呢?這也許才是它心中的歌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