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了小百合這電燈泡的存在,杜荷、長樂安分守已的渡過了一夜。"文字閱讀新體驗"
翌日一早,杜荷早早的起chuáng,穿上了國公服,參加這日的早朝。
這身份不一樣,待遇自然是不同。
作為大唐最年輕的國公爺,誰看不出杜荷走的是一條紅紅火火的康莊大道,走在路上各類招呼聲不絕於耳,就連那些很少交往的公卿大臣也都會跟他聊上幾句。
今日的朝會還是針對唐朝的經濟。
伐高句麗、伐吐著,兩仗全勝,雖然所耗時間不長,但前後三十萬大軍的軍費,還有凱旋後的犒賞,都是一筆天文數字。經過這兩仗,
唐朝毫無疑問的需要一段休養生息的時間。
如何休養,如何盡快的恢複元氣,就成了重中之重的關鍵。
針對這一點,朝堂上的精英們各展所長,根據自己的學識,提出各種不同的意見,然後由李世民拍板定論。
杜荷一邊認真的聽著,一邊總結著曆史上唐朝的經驗,考慮著一個嚴重的問題。
經過他的總結,唐朝在李世民的治理下,一直處於蓬〖勃〗發展階段。
但也一直存在兩個嚴重的問題,第一、人口。古代人口是第一財富,第一生產力,不論是經濟還是農業,隻要人口不足,產量就很難提升上去。
人不是豬,不可能一生就是一窩,這個問題想要得到解決,那隻能依賴時間,就算用各種手段促進生育,也需要等個十八年,幼兒成年以後,才能收獲成果。
這個問題並非人力可以解決的,必須曆經數十年的發展,才能得到改善。
另外一個嚴重的問題,即是對於奪來領土的開發掌控。
古往今來,領土最大的朝代莫過於漢唐。但平心而論這種掌控,
更多在於一種象征,一種開疆擴土的象征,而非真正的疆域。
如漢朝的都護府,唐朝的大都護府,通常漢唐的軍隊,打下這塊地區之後,便留下了軍隊建立一個都護府,做著意義上的統治,實際上還是對這塊地區的居民百姓,采取放任自流的態度,並不真的指望這些地方能給王朝帶來什麼利益。故而朝堂上發生了什麼動亂,這些都護府往往說丟就丟,根本就沒有什麼向心力,凝聚力。
這一點杜荷總結了一些經驗,發現真正的原因還是缺乏有效而合理的管製開發。換句直白的話說,漢唐根本就沒有將這些打下來的領地視為自己的領土,境內的百姓也沒有將他們視為自己的百姓,而是將他當做一個榮耀,一份無上的光榮。
這些被漢唐占領的區域隻是趨於強權,也無心歸附,隻要一有機會,便會脫離統製,沒有半點的留念。
“對於經濟的發展在下到有一些看法”見群臣商議的差不多了,杜荷思緒也整理的差不多了,站出來說了一耳。
杜荷這話音一落,滿朝文武立刻寂靜無聲,連喘息聲都聽得到。
那些在相互低聲商議的大臣,一個個都閉上了嘴巴,等候杜荷的驚世之言。
就連坐在上頭的李世民,見杜荷出列,眼中也是一亮,lù出了期待的神sè。
唯有杜荷有些莫名其妙,貌似自己老子當朝宰相,說話也沒有這般隆重的待遇吧……
其實這也不怪群臣過於慎重,而是杜荷的表現,讓他們不得不慎重以對。
杜荷的真才實學,隻有他自己知道。在軍事上他確實有些天份,
政務上卻沒多大本事。不說是二百五,跟滿朝的這些治世能臣相比起來,還是有著極大差距的。往往他們深入討論的時候,杜荷都插不上嘴,都在一旁聽著,當個木頭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