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來喝咖啡的人不少,但是吃飯的人不多,除開他們這群來紮場子的朋友外,隻賣出去七份。當然可能跟價格比較偏貴也有一定的關係,畢竟他們店裏一份印尼炒飯賣到了十八元,而外麵一份才七元。
不是誰都能站在商家的角度去想的,陳馨用的材料都是好東西,雞肉牛肉和蝦也都不便宜,外麵賣的印尼炒飯除了一個煎蛋蓋在飯上,裏麵沒有一點肉沫。成本不同自然價格不同,可問題是很多人不知道啊,隻覺得都是印尼炒飯,你賣十八人家賣七元,你賺得太黑心了。
這一點陳馨也沒想過要去解釋。能接受的自然會接受,不能接受的你再解釋他也覺得你在強辯。
程潔也是這樣想的,所以他們並不在乎今天的飯賣出去多少,隻希望點了餐的客人能給留下個評價。
能掏出這麼一筆錢點一盤飯的也都是不差錢的人,他們吃過的好東西不少,但是這樣美味的也不多。其中一人去過印尼,他印象中的印尼炒飯味道似乎還不如這次吃的。
“其實這跟地方口味不同有關係。因為我在做的時候肯定是照顧了本地人的口味,選擇的醬料偏辣,而甜醬油的量適當的減少了。所以口感上更是合適本地人一些。但是如果是在沿海那一帶,醬料的量就會稍微少一些,選擇的也是那種不太辣的醬料,而且會增加甜醬油的量並且適當的再加一些糖。”
說到這裏陳馨來了興致,跟那位很明顯也是個美食愛好者的顧客聊了起來,期間兩人還就各種醬料配什麼最好吃,什麼醬料可以用來炒飯什麼的,進行了廣泛而並不太深入的探討。
沒錯,那位哥們兒長了個挑食的舌頭,卻沒有一雙能下廚的手,所以他大部分時間都是在外麵解決夥食,加上他的身份是記者,所以經常出差,每到一處都會去尋找當地的美食。
但問題是,這位記者他是跑財經新聞的。
“賺那麼多錢拿來幹什麼?不就是為了提高自己的生活質量?我不擅廚藝不要緊,反正我在家吃飯的時間也少,我就想著在我有生之年吃遍全國,等到老了,寫一本回憶錄,專門回憶各地最有特色的美食。”
這位哥們的誌向很接地氣,但是目測離他退休還有三十多年,估計這個願望要實現比較困難。
“很多美食和地方特色小吃現在都很難見到正宗的了。比如我曾經在某個小城吃的蝦餅,現在基本上沒人會做,因為那種蝦餅需要的蝦是河蝦,還必須得到水質清涼的地方去找才能找到。一個蝦餅就需要二三兩小蝦,可有時候一天都抓不到一兩斤。成本太高而且太不確定,這種蝦餅也就慢慢的失去了市場。”
記者很歎息,但是也明白這是市場的淘汰規則,不適應或不能滿足市場需求的,隻能被淘汰掉。
“沒錯,所以我才想要盡我所能找到這些快要失傳的手藝,不說繼承並發揚光大,至少讓大家知道,曾經有過這樣一道美食。”
“英雄所見略同。這樣,咱們留個聯係方式,以後我要是遇到這樣的美食就跟你說,能不能學到手就得你自己想辦法了。”
開業第一天最大的收獲不是營業收入,而是遇到了知音同好,陳馨覺得就已經十分值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