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位置是一個天然的海灣,灣內海水非常深邃,且海洋中暗礁很少,是個理想的深水港。但是這兒的海岸卻是一片參差不齊的海邊峭壁,高的地方,離海平麵四十餘米,低的地方,卻是幾道斧劈般的狹縫。
經高大壯推薦,天京城選定鄭州人李誡作為建造新港口的主持者。不過,此時的李誡還在開封府中負責開封府衙門、太廟、皇宮等國家工程的修建,且還有工部將作監監丞的身份,哪會來天京城供職呢?不過,那時候剛剛成名的“揭陽嶺”傭兵團接了邀請李誡的任務,趁著月黑風高的當口,邊將李誡一族老少四十多口人都接到天京城來。年薪一萬貫,高麗國美婢十二名,外加自由組建團隊。在這等條件下,李誡倒是帶著幾分驚喜開始了嶄新的生活。
新港口很快開始營造,為了這個工程,天京城還動用了威逼利誘的手法從全國各地收攏了一千七百名頂尖的工匠。作為一個海洋工程,天京城還委托雪月齋可以請來了十幾位依然健在的、當年參加過泉州洛陽橋的老工匠作為顧問。同時,還動用了十五萬高麗、契丹勞工。
爆破、鋼混水泥這些技術成為了港口工程標準的施工工藝,尤其清除海麵下深二十米處的礁石時,甚至在做過采珠人的高麗勞工操作下進行了深水爆破兵獲得成功。而公輸钜製造的與後世塔吊無比接近的鋼鐵吊龍則大範圍的使用,為港口建設增速不少。在參建過洛陽橋的老工匠建議下,在碼頭的基石上養殖了許多牡蠣,變得更為堅固。
在曆時一年半之後,新的港口雖然離竣工還早,但是一半左右的泊位已經能夠投入使用了。昔日參差不齊的峭壁除了最高峰得以保留並改建成鏤空的超級炮塔兼瞭望塔、燈塔外,其他的地方,皆以變成超過海平麵三至十米的平坦碼頭。
已經完工的泊位可以提供三十艘巨大的遠洋船隻同時卸貨。雖然這個年代的船隻大小無法與後世相比較,所謂的泊位更是無法與現代港口那種供給萬噸巨輪停靠的碼頭相比較,但對於宋代來說,這樣的港口已經可以堪稱奇跡了。
接卸船的碼頭與一旁陸地上遼闊的貨場無縫連接在一起,而在靠北一些的地方,則是為遠洋水手提供服務的區域;靠南一些臨近天京城的方向,則是各大海上進行交易的商埠區域。
極其低廉的稅收,完善的服務,充足的商品,超強武力的保護,使得天京城的名聲迅速在世界海商之中傳播。至少在目前的天京城港口,已經有來自西亞、北非十餘個國家的商人在天京城租賃了商號。
天京城的港口向來是徹夜燈火輝煌,不論是白天夜晚,這兒皆是人聲鼎沸、車水馬龍。這不僅僅是水手們尋歡作樂的吵鬧聲,向天京城這樣充滿了新奇工業產品的城市中,“搶購”兩個字就是爆發式賺錢的訣竅。
當太史昆趕到港口時,已經是子夜時分。不過即便如此,港口上還有十幾艘船隻在緊張的裝卸貨。最顯眼、最熱鬧的一處裝卸場地乃是一字停開的三艘巨大船舶,有八百名全副武裝的天京城衛隊士兵沿著三艘巨船的卸貨場地拉了一道警戒線,嚴禁閑雜人等靠近。
也不怪守衛的排場大,那三艘大船上卸下來的貨物,居然是銀錠!船舶的主人似乎從來沒聽說過“財不外露”這四個字,船上卸下的銀錠根本不曾裝箱,而是整齊的碼放在木質床板上,大喇喇的暴露在空氣中,就好像建築工地上的磚頭一樣。白銀此物非常沉重,每一床銀錠皆需要十六名壯碩的搬運工合力肩挑才可以移動。
也許這些巨型船舶的主人純粹就是為了招搖炫耀,銀錠從船隻上搬下之後並不急於入庫封存,而是在碼頭上燈光最耀眼的地方擺了滿滿當當一大片,粗略看去,這些白銀至少有五十萬兩之巨。最令人咋舌的是,卸載白銀的裝卸工仍在一刻不停的往下搬,而船舶的吃水線好似還沒有鬆動,照此說來,三艘船舶上運載的銀兩將會是一個天文數字!
黑夜中,太史昆的模樣也許難以辨認,但是大名鼎鼎的名駒妾意濃的英姿卻是大老遠的就能看見。有頭臉的商人、城衛隊的軍官瞧見城主大人光臨,紛紛躬身行禮,碼頭上的焦點從耀眼的銀兩頓時轉移到了太史昆的身上。
人群的盡頭忽然一陣騷亂,原來是一名大漢排開圍觀人群,飛快的向太史昆跑來。那漢子邊跑邊喊:“昆哥!這麼晚了怎的還來海邊,不怕受了涼麼!不是說好明兒一早去看你嗎!”
太史昆大笑著躍下馬來,遠遠高聲回應道:“二郎!好算是將你盼回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