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59章 另一條軌跡(1 / 3)

月初十,道君皇帝還京,文武百官出城十裏奉迎。

自趙似八月初離開東京遠赴天京城參賽以來,開封府中已經兩個月沒有皇帝了,這對於一個首都來說,是多麼彷徨無助的感覺啊!還好還好,趙佶拖著沒有完全愈合的傷口,匆忙趕回來填補了這個空缺。

與世人的猜測大相徑庭,道君皇帝還京後第一件並不是抄查元祐黨人,而是宣布大裁軍。其實這種做法也在情理之中,自從大宋禁軍隔河對陣麒麟軍、女真蠻族大破開封府等一係列事端爆發後,大宋禁軍的無能與腐敗已經毫無遮掩的暴露在人們的眼前,這樣的一支軍隊,不大刀闊斧的改革一番是不行了。

號稱百萬眾的禁軍編製被壓縮到十五萬——訓練僅僅八個月、人數不足三萬人的麒麟軍做到了什麼,人們有目共睹。在樞密院、兵部與天京城的軍火供應商簽訂深度合作意向書後,人們有理由相信,十五萬裝備著熱武器的軍隊完全可以保衛國家。

廂軍編製徹底取消。多年來,廂軍不過就是服務於政府的郵遞員、修路隊、客運貨運、國營飯店、鹽鐵督查、稅務督察、國營農場、甚至於國營寺廟景點服務人員等等一係列公共事業從業人員的集合體。他們的戰鬥力可以毫不客氣的形容為——負數。他們上了戰場除了拖後腿之外基本沒有其他的作用。廂軍士兵們大部分會轉為“衙役”身份,繼續在地方政府的管轄下繼續從事公共事業。

十一月初一,道君皇帝在大慶殿舉辦了一場封王儀式:盧俊義授燕王,武鬆授雲中王,太史昆授天王。無論是民間還是朝堂,對於盧、武、太史三位的封王都毫無異議。

盧俊義的封王,本來就是大宋開國時就做下的承諾:“取燕雲十六州者,封王。”盧俊義作為析津府、大同府兩場戰役的指揮官,當然有資格封王;而武鬆擒拿遼國皇帝耶律延禧的功績,放在哪個朝代都足夠得到一個王位作為獎賞;至於太史昆則是救駕之功,這樣的功績封王者在曆史上比比皆是,太史昆“天王”的稱號終於是實至名歸。

臘月初,內燃機在天京城科學協會問世。

不出意料,內燃機果然還是率先用到了軍事方麵。由於科學協會非常喜歡將機械往大裏做,所以太史昆提出的一種類似於“坦克”的設計居然被否決了。科學協會最後拿出的方案是一種叫做“移動城堡”的內燃機驅動戰車,其形狀……就是一座靠履帶行走的炮塔。還別說,這種移動堡壘戰鬥力非常強悍,它不但擁有八個飛彈發射架、十六個炮位、二十四個重機槍位,還可以攜帶一百二十八位步兵戰士。當然,百公裏油耗什麼的都是用噸來計算的。

臘月二十三,小年夜,五國部女真人的代表雪夜趕赴天京城,獻上了五國部的降書。

所謂女真五國部,乃是剖阿裏、盆奴裏、奧裏米、越裏篤、越裏吉五個女真人部落的統稱,早在三十年前,五國部就已經向完顏部俯首稱臣,成為完顏部征戰天下的重要組成部分。而在前些時候女真人與天京城的大戰當中,女真人三分之一的兵力就是來自於五國部。按說,五國部應當是完顏阿骨打的忠貞支持者才對,誰想他們竟然主動上門投降。

原來,女真人之中的造神運動已經達到了頂峰,完顏阿骨打先是從民族領袖升華成為了女真人的戰神,繼而又升華成為了無所不能的天下唯一的真神。早些時候,女真人必須要做到“不向阿骨打祈禱就不能吃飯”,而現在,已經進化成“隻向阿骨打祈禱不吃飯”。這也難怪,在過去的一年中,女真人不僅與天京城大戰,還攻克了契丹人的首都上京臨潢府,統治昔日遼國上京、東京兩道的國土。所有人的精力都投入到戰爭與信奉神靈之中,卻無暇顧及耕種,再加上太史昆主導的經濟封鎖,現在女真人已經深深的陷入饑餓之中。如今,完顏部的族人都吃不飽,就不要說五國部的人了,所以,為了生命的延續,五國部選擇了投降天京城。

元月初一,道君皇帝改國號為“大觀”。同日,道君皇帝發布新年第一號政令——貨幣改革。“交鈔”更名為“錢引”,新的貨幣將統一外觀、麵額、防偽技術,並以國家的名義擔保其信用。

這是一項很有必要的改革,如今交鈔的流通量是全國銅錢總數的一百倍以上,如果興起兌換本金風潮,社會將瞬間動蕩乃至崩潰。所以,在商業高度發達之後,在生產總值已經大大超出金屬貨幣額度的時候,貨幣由“金本位製”過渡到“不兌現本位製”是必然的。

同日,天京城正是發行貨幣“天元”。天元的前身是“傭兵點數”,是購買天京城高科技產品的必須票據。在西門達主持的黑市上,“傭兵點數”往往是一點難求,經常會以其十倍以上的價值達成交易。

天京城擁有大量的真金白銀,以及寶石、文物等保值品,還有鋼鐵、煤炭、石油、甚至是殖民地等硬資產,甚至是以科學技術為代表的軟資產。所以,“天元”的貨幣政策實行的是“金本位製”。也就是說,天元的持有者隨時可以在天京城的金庫將其兌換成貴重金屬。

天元與錢引同一天發布的意圖非常明顯,天京城是以整個城市的資產為代價,幫助大宋完成貨幣製度的平穩改革。對“不兌現本位製”貨幣政策有疑慮的人可以將資產轉向持有“天元”,而不是氣急敗壞的暴亂。

大觀元年二月初二,道君皇帝頒布“選舉法”。選舉法最關鍵的一點就是“每人一票,票票平等。”也就是說,趙佶本尊投出的一張選票,與尋常百姓投出的一張選票功效完全一樣。

大觀元年二月初十,全大宋第一場選舉在福建路試運行。福建路的所有百姓都將領取到三張選票,用以選舉出福建路村、州、路三級行政機構的行政長官與可以擔任公務的“孝廉”。來自全國各地大約四十餘人組成了一個“選舉觀察司”的機構,用來裁決各種違反“選舉法”的行為,他們不屬於大宋朝廷管轄,甚至不領取大宋朝廷的俸祿,他們就是後世獨立法庭的前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