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81章 四十二 六味斷腸散(1 / 2)

潰逃同樣也在嵬名阿吳的軍中發生著,糧食的匱乏是一個方麵,數日來政局的變幻莫測則是另一個方麵。

嵬名阿吳的姓氏說起來有些牽強,因為就在他爺爺那一輩的時候,他們家的人還不是姓做嵬名。

真正的嵬名氏是經曆過不少變遷的,最早的時候他們姓拓跋,唐朝的時候他們姓李,宋初的時候他們姓趙,改稱嵬名也不過是近幾十年的事情。可是嵬名阿吳家族姓氏的變遷卻不是這個樣子的,他的爺爺姓魏,他的父親姓嵬,到了嵬名阿吳出生的時候,幹脆就姓了嵬名。

沒錯,嵬名阿吳實際是一個漢人,嵬名阿吳的家族實際上是一個小小的地主,在嵬名阿吳沒有入選大內侍衛童子軍之前,他的身份隻是一個平民,略微富裕點的平民而已。

這樣也就說明了,嵬名阿吳統帥的這支軍隊並不是他的私兵,而是一支混雜這各方勢力的聯軍。這支軍隊有許多稱號,什麼鎮宋軍、定邊軍、靜塞軍、神勇軍、保泰軍,說的實際上都是這支軍隊,其職能就是駐守大宋與夏國的邊境地區。不過在景帝的時期,這支軍隊有一個正式的名字——質子軍。

質子軍的定義是這樣的:黨項羌族各個部落派遣出最英勇的戰士,由部落繼承人或是族長本人親自分統而組成的一支軍隊。這支最初隻有五千人馬的軍隊曾經輝煌一時,與殺生軍並稱為夏國最為精銳的兩支大軍。

當開國時期的激情漸漸退卻,當昔日求生存的部落變為今日糜爛的世家,質子軍也就漸漸失去了往日的雄風。軍隊的意義不再是為了開拓疆土,而是成為了謀求官職的跳板。質子軍中每一個官職都會成為中小家族謀奪的對象,而作為質子軍的最高統帥,則無疑是一個可以引發家族火並的職務。

為了避免這種慘劇發生,為了加強梁氏對質子軍的控製,當年的梁太後選擇了這樣一個辦法:把質子軍的統帥交給一個局外人,一個置身與各家族紛爭之外的局外人。

最終,經過多方衡量,梁太後將統帥的位子交給了一位宮中侍衛——英俊瀟灑、勇武過人、精力充沛、床技嫻熟的平民侍衛嵬名阿吳。這樣一來,質子軍又多了一個難以啟齒的稱號:麵首軍。

明白了這支軍隊的由來,我們就可以轉回話題的開始了。糧食的匱乏隻是令幾千個士兵開了小差,而這支擁有五萬兵馬的軍中的絕大多數人,選擇了觀望。

皇帝並不是想象中的那樣無能,皇後也不是想象中的那樣英武。各個中小家族的族長、家主密信紛紛送往了質子軍,接到密信的質子軍中級軍官們則是帶領著自己的手下,趁著茫茫夜色離開了興慶府。

無論是誰掌握了政權,這些中小家族都不會得到太多的實惠。但是一不小心幫助爭奪皇位失敗者做了點得罪人的事,等待這些家族的將會是滅亡。淩遲、車裂、誅九族,這些刑罰本就是為失敗者準備的。

最終,在兵法家朱貴的建議下,在梁皇後的批準下,嵬名阿吳率領著六千餘部駐進了興慶府。

形勢到了這一步,假如說李乾順真的會退位,皇帝真的會從四位競爭者中選一個的話,這個名額無疑會落在梁乙堯的名下。這是因為,興慶府中目前最強大的兵力就掌握在他的手中。

此前,興慶府周圍駐紮了二十餘萬大軍。沒藏、野利聯軍五萬人,嵬名阿吳五萬人,仁多氏十萬兵馬,還有一萬梁家軍。

如今,沒藏、野利聯軍加起來隻剩了三千名缺衣少食的殘兵;嵬名阿吳有六千名左右搖擺不定的邊軍;仁多保忠勉強維持了七千兵馬的生計;而梁家軍仍然保持了一萬人的戰鬥力。

這就叫本事,當別人連飯都吃不到的時候,梁家軍所有的士兵每餐都可以吃到營養豐富的肉類、蛋類、以及豆製品與花樣繁多的主食。而這樣的食物,在梁家軍的大本營、距離興慶府隻有二十裏的梁家堡內還儲藏了許多許多。

這就是一個把握朝政數十年的大家族的實力。俗話說狡兔有三窟,而梁氏一族也有三個據點:梁園、皇宮與駐紮軍隊的梁家堡。

今日已是七月初六,一種濃厚的挫敗感籠罩著整個皇宮。紫金麵具下是一個什麼表情沒人能夠看得出來,但是她沙啞的聲調卻出賣了她失落的情緒。

“朱郎,我該早些聽從你的勸告的!當時我怕成為眾矢之的,因而沒有下令封鎖城門,如今,我們的局麵已成兵敗如山倒之勢。這一切,都怪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