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日午後, 幹燥溫暖的太陽曬得人昏昏欲睡。
秦公湖邊上有一條長長的遊廊,還坐落著幾座亭子。湖邊清風徐徐,荷花已謝, 但風中似乎還夾著一股殘荷的清香。
走累的遊客, 或者不想曬太陽的就待在這湖邊的遊廊亭子中, 有坐著輕聲說話的, 有闔上眼睛, 躺在椅子上小憩半會兒的。
人不少, 但是都挺文明。
在一旁掃地的江慈看幾眼,發現沒有垃圾亂扔,便把亭子外最後一片落葉掃完,然後將掃把放一邊,取下遮陽帽,坐在石椅上用遮陽帽不停扇風。
今日原本不是她值班的, 但是平大姐他孫女今日生日。於是平大姐就和她換班,因為今天晚上要帶著她孫女去孫家飯店吃一餐晚飯。
此刻,平大姐早已經在孫家飯店門口排著隊呢。
江慈自從來到望天村工作後,日子有一日沒一日的過著。沒什麼憧憬, 沒什麼期盼, 更不曉得人生的意義在哪。她每個月拿著幾千塊的工資, 手頭再也不拮據,財務水平比以往好了不少。
隻是口袋的錢越來越多, 她卻越來越迷茫。
以前和閨女在一起是生活。
現在,她一個人則是活著。
活的渾渾噩噩。每日就是上班,下班,一直重複著這種日子。
沒有意外,一眼就能望得到頭。
直到今年三月份時, 她被平大姐開解過後,似乎才又找到了一點生活的意義。
平大姐出生福利院,與丈夫結婚生了兩個兒子,幾十年來沒多大挫折和波瀾。雖不富裕但到底平平淡淡、順順利利地將兩個兒子撫養長大,還把他們都培養成中學老師。
兩個兒子在大學畢業後就回到清城山,未曾出遠門,而是待在父母的身邊。工作了幾年,又拿著自己的工資和父母的積蓄,兩人都在市區買了房。
按理說平大姐是不需要來到望天村打這份工的。
兩個兒子都是鐵飯碗,買了房房貸卻可以自己還,不需要再讓父母補貼錢。
他的兒子又十分孝順,在空閑之時,常常給父母打電話。隔三差五的就想接平大姐去市區住上幾天。
而平大姐的丈夫,每月都有退休金,不過他卻也和平大姐一樣,在望天村整理衛生。平大姐掃地,他便處理每日的垃圾。
兩人每月的工資,沒有儲存到卡中,也未曾補貼給兒子。除開自己每月的花費外,都捐給了福利院。
江慈曾經跟著平大姐去過一次福利院。從那兒回來之後,原本古井無波的眼神,重新亮出新色彩!
曾經她隻是想外為閨女在看一看這人世間,如今卻又找到自己的人生意義。
於是,江慈便開始了每月必去一趟福利院的日子。那些小孩,那些生來就帶缺陷病痛的小孩,一日一日地在充實她的內心,讓她生活有了更加明確的目的。
江慈這會兒坐在石椅上,柳枝輕垂,隨著風拂過她的眼前,時不時清甩在她的肩膀上。
望著遠方,心中慢慢在琢磨。
過幾日就發工資了。工資拿來後,能擠出多少錢來呢?她打算給小孩們買些衣服和書本,也不曉得夠不夠。
雖此刻坐在樹蔭之下,但這十一月的天氣,還是讓人容易昏昏欲睡。
江慈撐著頭,思考得入神,竟不知不覺有了困意。
剛從孫家飯店吃完飯出來的蘇倩倩,便看到這一幕。
……
望天村景色是出了名的好,蘇倩倩午飯又吃了個肚子滾圓,於是在將行李放置到民宿,然後牽著姥姥,在望天村鄉間小道中慢慢散步。
望天村多樹,若沿著樹根走。並也不會感覺到多曬人。
祖孫兩人慢慢走到秦公湖邊,眺望這一池湖水和堤岸上的楊柳,無論心中藏著多少煩惱,在此刻好似都消散了一般。
“這才是最適合人居住的地方,難怪這個地方上了年紀的老人會這樣多。”蘇倩倩慢悠悠的說著,有一搭沒一搭的和姥姥聊著天。
司機還真沒說大話,望天村上了歲數的老人是真的多!她們住的那家民宿中,就有一位主人已經九十歲。
蘇姥姥輕輕揉著孫女的手,粗糙的手掌,像砂紙一樣,搞得蘇倩倩手有些癢。
她用蒼老的聲音道:“那可不。而且,我聽說清城山的醫院也很不錯。隔壁那位老王頭你還記得吧,小時候經常給你汽水喝的那位,如今倒是沒住在胡同裏了。”
蘇倩倩點點頭,表示有印象。
姥姥繼續說:“他那兄弟就是得了病,當時老家醫院治不好,大夫跟他說,讓他到清城山的醫院去治。”
蘇倩倩隨口回答。“是嗎?”
隨後,心中突然想起一件事,便道:“以前在咱們家那一片掃地的江阿姨,她閨女也在清城山讀書,好像上的還是醫科大學。
去年拿到通知書那幾天,江阿姨她還到處發喜糖呢,整個人看著都年輕幾歲。
那陣勢,把王爺爺他兒媳婦氣的夠嗆。王爺爺孫子落榜了,成績不太好,高中那三年請了一堆家教上門補習,可惜沒考過江阿姨她閨女。”
蘇姥姥一邊聽她說,腦袋中一邊回憶起江慈她閨女的模樣。
人老了後,很多事兒遺忘得很快。
片刻,終於回想起來,握住蘇倩倩的手問:“我記起來了,是叫小瑜的那個女孩吧?”
“對,就是她,長得很乖又很白淨。當時,王大爺的兒媳婦隔三差五的讓江阿姨請家教去給小瑜補課。可江阿姨的家庭水平姥姥你也曉得,肯定是負擔不起的。王大爺她兒媳婦又何嚐不知道,隻不過在人家江阿姨麵前秀一點優越感罷了。
那陣子,江阿姨被她說得整個人焦慮得不行,還真到處去找家教,後來是老媽跟她說說小瑜成績沒那個必要後她才沒找。”
沒想到,這成績一出來,誰是龍誰是蛇,一下子不就曉得了?
當初胡同裏好多人都笑話王大爺他兒媳婦呢。
蘇姥姥對這件事也有印象,片刻後感慨:“如今小江也算熬出頭,供出個大學生,還是學醫的,往後錢肯定不缺。”
想到自己已經一年沒有見到小江了。小江或許已經辭掉原先的工作,陪著閨女來到清城山。
畢竟小江和他閨女相依為命,自然是要跟著閨女一起去上大學。
蘇倩倩點點頭,瞧見不遠處有亭子可以歇腳,便牽著姥姥往前走:“不過,醫科大學可不好讀,培養一位醫生出來得好幾年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