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掛起了紅燈籠,就連村子那條小路的樹枝上都掛著燈籠,遠遠望去,紅彤彤的一片喜氣洋洋。
這個時候學堂早就放年假了,村裏的孩子更多了,到處都是孩子歡快的聲音。
新的一年即將來到,這對孩子來說,意味著過年有壓歲錢,有好多年貨和美味佳肴更是期待了。
年味越來越濃了呢?
蕭家最近也是很忙碌,首先要將房子裏裏外外打掃幹淨,這就要費個兩天功夫。
打掃完屋裏的衛生,接下來就要去鎮上采購年貨了,村裏的每家每戶都在為年貨做準備,都很忙碌。
而這邊的秋家也開始為女兒的婚事忙,聽說秋家這一次在村裏可長臉了,男方給秋菊下了聘金五十八兩銀子,外帶布匹十匹,豬肉一百斤,以及土特產的一些零零碎碎。
村裏人娶媳婦這麼大手筆,可羨慕了好一票的村民,大家備年貨,忙碌之餘都不忘議論秋家。
這不,這天蕭亦明剛趕著牛車出了村口,就見三姑,王稻穀媳婦,和蘇大姐在後麵追的氣喘籲籲:“蕭家兩口子,去鎮上備年貨是吧,可否捎帶我們幾個。”
“那個蕭家媳婦,村裏的兩輛牛車都被人坐滿了,這不沒牛車了,到了鎮上回來就有大把的牛車包了,這不?”
“都上來吧,多大的事,反正也是順路。”蕭亦明停下牛車,十分的友好,見幾個村民上車坐穩後就揮著牛鞭趕路。
四個人坐在牛車上,再加上一疊的籮筐,顯的有些擁擠。
“那個,蕭家媳婦,不好意思,擠到你了,這有牛車,就是好,想去哪就去哪,不用求人。”三姑堆著一張豐韻臉,笑成一朵花。
“是啊,這大過年了,自家沒個牛車還真是不方便。”蘇大姐搭腔。
“蕭家媳婦,你這牛車買的多少錢,看著還不錯。”
王稻穀媳婦心癢癢的問,她家那口子整天在鎮裏做工,有牛車的話,她有時候還可以去接下。
“托張大伯買的,還不錯,十四兩銀子。”羅蔓蔓一副平淡的樣子。
這些村民還真是過慣了苦日子,誰家要是有個牛車,還不羨慕的緊,這個貧窮的村莊也該好好改善改善了。
“瞧你那輕飄飄的模樣,會賺錢就是不同啊,哪像我們這些尋常人家,得攢上幾年的收入才能買上。”
“不過稻穀媳婦,你家那口子在鎮上做工,一年也能掙不少的錢,你買牛車的話劃得來。”三姑忙建議道。
“是啊,有這個意向呢?等過了年也托張大伯買一輛去。”
稻穀媳婦笑了笑,她家那口子就是太節儉了,賺的錢都是交給她保管,不舍得吃不舍得穿,看來這件事還得她拿主意啊。
山路漫漫,幾個村婦坐一塊,話匣子打開了,根本停不下來。
“你們聽說了嗎?秋家的閨女要嫁人了。”
“聽說了,據說明天就嫁過去了,這日子挑的可真是近臭,現在秋家都布置好了,喜氣洋洋一片紅。
那個勢力的秋大娘收到那麼大的聘禮,逢人就誇她閨女懂事孝順,真不曉得,她家閨女嫁了個二婚男,得意個什麼勁?”
“關鍵是個富戶啊,出手又大方,她還不得樂死,聽說今個就要邀請咱們這些鄉親明個去喝喜酒呢?”
“也不知道要包多少喜錢合適啊。”
幾個婆子就喜錢這個話題都能討論半天,最後都決定包個五百文,個個那個肉疼,半兩銀子呢。
到了鎮上,幾個村婦下了牛車,不約而同的從口袋裏掏出幾枚銅板,遞給羅蔓蔓:“蕭家媳婦,來,給你車錢。”
羅蔓蔓忙推辭:“別這樣,都是村裏人,順帶稍你們一程而已,哪能收你們車錢呢?”
“蕭家媳婦,收著,哪能占你便宜呢?”
“真不要,以後托你們幫忙的事可多了,都是一個村裏,理應互相照應,都別客氣了。”
“那,我們就散了,謝謝了。”幾個村婦省了幾個銅板,樂顛顛的分頭去采年貨了。
臨近過年,鎮上的攤位更多了,整條街上都擺滿了密密麻麻的攤位,年貨滿大街都是,叫賣聲討價聲絡繹不絕。
停好了牛車,羅蔓蔓和蕭亦明兩人並肩走在街上,大量采購年貨,今年蕭家也要過個肥年,該買的買買買。
兩口子來到橋邊的豬肉攤位,就見三姑也在那裏買豬肉。
“蕭家媳婦,咱們又碰麵了,來買豬肉啊。”三姑挎著個菜籃子,笑著說道。
“三姑巧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