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於四中的教室安排問題,也是大多數學校安排教室的通用做法,藍梔所在的12班本就與3班相隔甚遠,因為教室緊缺,藍梔的12班跟上官皓竟然不在同一棟樓,兩棟樓相隔距離較大。課間十分鍾再遇上老師拖堂,單趟都不夠跑。小小的校園,竟然讓藍梔有相隔天涯的感覺。
藍梔以為她對上官皓的感情隻是短暫青春裏的一次悸動,是一種自我寄托,外麵的世界千變萬化,總會遇到更好的人,那最初的好感甚至是喜歡隻是淺薄的小孩過家家的行為。
加上藍梔本身是個對學習很認真的孩子,不會為了一點當時在她看來的一點點不切實際的美好想象,特意去創造相遇的機會。
畢竟學生還是要以學業為重,任何與努力學習賺取好前程的目標相悖的想法都是庸人自擾。她把對上官皓的感情放在一邊,相信時間的力量,時間會抹平一切。
隻是她總會不自覺的在校園的人群中找尋他的身影,行走在校園中總會期待遇見。
但是這樣的機會在學校的初中一年的學習生涯中竟也少的可憐,一次都沒有。
唯一讓藍梔覺得不是夢一場的時候是上官皓偶爾的學習成績爆發,會在年級大會上聽到校領導叫他的名字,然後遠遠地看到模糊的背影。(藍梔近視兼班級座位靠後,上台領獎的人太多)
初二上學期伊始,藍梔搬家了,搬到了東邊離藍梔老爸單位近的樓房。之前可以走路去上學現在離學校較遠,藍梔老爸的意思是讓藍梔子轉學到二中,離家近教育也比四中好。
初二開學報名時,藍梔已經著手辦理轉學手續了,她拗不過老爸的安排,正心事重重地走著。
藍梔已經很久沒有見過上官皓了,彼時校園裏熙熙攘攘的人群,到處都是說笑的一個假期沒見的同學,三五成堆或者匆匆趕去報名。
藍梔越過教師辦公樓的時候,不知是擔心辦公樓另一邊的門鎖著還是辦公樓前麵的門鎖著,平時藍梔都是直接穿過辦公樓裏麵去後麵的教學樓,那天她鬼使神差地從辦公樓右側繞過去,剛踏上右邊的平台,在滿是青春洋溢的學生中,藍梔看到了上官皓迎麵向她走來。
時間靜止,一眼萬年!
其他人都成了陪襯,成了背景牆。隻有上官皓仿佛踏著光走來。
這一刻不知道持續了多久,或許是一瞬,或許是幾分鍾。
藍梔已經忘了有沒有跟上官皓打招呼,然而這個場景在多年以後回想起來都是那麼的美好與溫暖。
在藍梔眼裏,仿佛世界僅剩下一個我和你,沒有其他人,也無關其他人。
藍梔已經先去新學校開始上課了,藍梔的伯伯是二中的老師,加上藍梔成績可以,手續辦成隻是時間問題。
新學校藍梔遇到了小學同學Y,Y家也是電廠的,男生,長得很可愛。是班裏的一二名。
班裏同學向Y打聽藍梔的學習成績,藍梔在小學成績優異但也不是特別突出,藍梔聽見他給同學介紹說藍梔語文不錯,數學一般。總之還帶著稍許敵意。
藍梔的老爸工作原因,讓藍梔暫時住在伯伯家,伯伯家就在新學校旁邊。
藍梔又得適應新環境,對老師的教學風格極其不適應,老師講課屬於發散性偏向素質教育的做法,平時也沒有那麼多作業,學習全憑自覺。藍梔又是那種容易成老黃牛的性格,必須得別人用鞭子打著,與同學互相競爭攀比的氛圍下才能有鬥誌。二中班上除了一二名,其他人水平真的不高,藍梔也有信心占據前兩名的位置。但就如矮子裏拔將軍,這樣的方式是藍梔忍受不了的。
藍梔在伯伯家吃住,作息習慣也與之前有很大差別。一切都很不習慣。
也許最根本的原因是二中沒有上官皓。
夜深人靜的時候,藍梔想了一遍又一遍開學在校園裏見到場景。
藍梔告訴自己,這麼長時間沒有見過他,為什麼在自己猶豫沮喪的時候會在路上偶遇他。
是不是冥冥之中也是他在挽留她?
越想越舍不得……
越想越覺得新學校是個雞肋,竟一刻也呆不下去了。
周末,藍梔回家在飯桌上給老爸講述新學校的種種不適應,邊講甚至哭起來了。
她隻字未提上官皓,隻是分析新學校的種種弊端,著重強調自己的不適應。
藍梔在新學校兩周,轉學手續還未辦妥。
藍梔隻是哭訴,沒想到在家裏說一不二的老爸這次竟聽了她的意見。
藍梔又回原來的學校四中上學了。
走在熟悉的校園裏,藍梔在心裏呐喊著:“上官皓,我回來了,你聽到了嗎?”
藍梔上學的交通方式換成了公交車,此為後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