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你知道什麼是失去嗎2(3 / 3)

樊疏桐在大院裏也因此落了個外號,“混世魔王”。

隻要是院裏有什麼狀況發生,大家習慣思維,不是別人幹的,別人沒膽幹這事,除了老樊家的那個小魔王,還能有誰幹這事?即便不是他一個人幹的,肯定也是他領著別的孩子幹的,誰叫他是這院裏的“司令”呢?樊疏桐在一幫孩子裏自稱司令,隻要沒上課,就指揮他手下的兵們在院子裏衝鋒陷陣,捉迷藏,搞破壞,有時候首長們開著會呢,玻璃啪的一下就碎了,搞得大家很緊張,以為是有敵情,結果是彈弓打的。每次樊疏桐被父親揍一次,他就變本加厲地搞破壞,唯恐天下不亂,結果惡性循環,樊疏桐由司令升級為“土匪司令”,無惡不作,人神共憤。最後是無藥可救了,高中都沒畢業,樊世榮就把他發配到部隊裏去,好好治治他的邪氣。

而在樊疏桐十歲的時候,父親再娶,繼母還帶來一個男孩,比他小兩歲,叫連波。幸虧是個男孩,如果是個女孩,隻怕連波沒活口留下來。好在連波性格溫吞,文質彬彬,長得也細皮嫩肉的,樊疏桐給他取了個外號“唐僧”。都說萬物皆相克,樊疏桐再怎麼混世,卻偏偏服連波的,就好像大鬧天宮的孫猴子無所不能,偏偏怕唐僧。唐僧有緊箍咒,所以孫悟空才怕他,連波沒有緊箍咒,樊疏桐就是服他。

樊世榮也很喜歡這個沒有血緣關係的兒子,因為他聽話,不像他的親兒子樊疏桐那樣,基本上不能算個人。

“禽獸不如!”這是樊世榮經常罵兒子的話。

結果樊疏桐反擊:“那也是你生的。”

樊世榮慪得,他經常跟身邊戰友和親信講,他這輩子如果沒有死在戰場上,早晚會死在這個混賬兒子手上。

他歎道:“可能是戰場上殺的人太多,遭報應了。”

眼不見心不煩,樊世榮把兒子發配到最南邊的某個島上去了,那裏四麵都是海,叫天天不應,叫地地不靈,樊世榮說,“他有本事就繼續當魔王去。”三年,他規定樊疏桐三年內不得回家。在這三年裏,樊疏桐沒有接到父親的一個電話,一封信,哪怕是托人捎的一句問候的話都沒有,通通都沒有。就像他已經被遺忘了一樣,沒有人相信他是首長的兒子,有時候戰友們聊天,說到各自父母,樊疏桐剛開始是實話實說,報出他爸的名字,結果引來一片哄笑:“扯淡,你爸要是樊世榮,會把你發配到這來?”

連管他的排長連長都不信,他們都隻知道這小子是上頭安排下來,至於上頭是誰,他們想都沒想到樊世榮的身上去,哪怕他們都姓“樊”。而且連長還找樊疏桐談話,教育他做人要誠實,不能太虛榮雲雲。樊疏桐連連點頭,在班會上做檢討,承認自己借了首長的名,保證以後再也不犯這樣的錯誤。他皮笑肉不笑地跟戰友們說:“首長要是生出我這樣的兒子,他還是人嗎?”意思是他如果是禽獸,他老子肯定禽獸不如。順帶再補充一句,“其實我爸早死了,我都不記得他長啥樣了。”

這些話傳到樊世榮的耳朵裏,氣得大罵:“我也當他死了,我沒這個兒子!”樊疏桐聽不到父親的話,但是他認為父親肯定也當他死了,否則不會三年連個信都沒有,三年來,幸虧有連波的書信,否則他肯定一頭紮進海裏喂魚算了。連波文采極好,又多愁善感,寫的信像散文,事實上連波還真是有出息,沒有仰仗繼父的名聲,憑自己的本事考進了軍校,深得部隊器重。樊疏桐對連波隻字不提樊世榮,但是連波卻在信裏極力安慰他,說父親其實很惦記他,經常跟人打聽他在島上的情況。連波並沒有說謊話,樊世榮的確很關注兒子的一舉一動,每有新情況,都會有人報告給他,所以他雖然三年沒有跟兒子見麵,但是樊疏桐在島上的情況他都了如指掌。

隻是父子隔閡太深了,即便樊疏桐很感激連波給他寫信,感激他的安慰,但他始終不信父親會“惦記”他。

“這輩子我以自己有這麼個父親感到恥辱。”他就是這麼跟連波說的。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