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三章 奪城(上)(3 / 3)

趙瑜清了清喉嚨,大聲道:“眾家兄弟,現下四座城門都被我們攻克,隻要再打下縣衙,這座城就是我們浪港寨的了!”

眾人又是一陣歡呼。趙瑜接著道:“現在陳五哥他們多半已經到鍾鼓樓了,且莫讓他們久等!留一隊守城門,其他兄弟,跟我來!”

指派了一隊留守城門,趙瑜率剩下的人馬循大道直趨鍾鼓樓。

大道上,趙武領著一隊在前領頭疾走。趙瑜等人緊隨其後。回響在街道上的腳步聲已經比初出觀音廟時稀落了許多。趙瑜看看左右,經過三次分兵,身邊的人數隻剩初時的一半。

‘要是能再多帶些人就好了。’趙瑜想著。不過他也清楚這是奢望,由於島上的烽火台占據了各個戰略要地,能暗中潛上島的,一百人已是極限,再多就決逃不過烽火台上那些警惕的眼睛。

這十七座遍布全島的烽火台,一旦發現敵情,能半刻鍾之內把消息傳到縣城和三姑寨中。再過兩個時辰,昌國巡檢司的兩百人馬就能趕到縣城協防。與此同時,縣城中也能聚起一百五十人的兵力,順便拉出三百個壯丁。而以縣城和海岸的距離,就算敵人在離縣城最近的舟山渡登島,等他們殺到城牆下,城頭上早擺滿了燒開的油鍋。

這種情況下,強行攻打昌國縣城就成了一個繞不出的怪圈,想多帶些人上島,就逃不過烽火台的監視;如果逃不過烽火台的監視,就必須硬吃縣城的城牆,而這段隻有兩丈高的城牆,對於那些隻跳過幫從沒爬過牆的海盜來說,卻同懸崖峭壁一般無二;如果不想硬攻城牆,就隻有繞道鎮鼇山一條路,而那時,在有後方支援的情況下,那座山頂的烽火台就會讓攻城一方了解到,什麼叫一夫當關萬夫莫開。

就因為如此,以趙瑜手上的籌碼,想攻下昌國縣城,現在這個三年前有了構想、半年前開始謀劃、今日正式施行的奇襲計劃,是唯一切實可行的方案。

現在,趙瑜馬上就可以證明這一點了。

喝著燙熱的水酒,吃著身旁侍妾遞到嘴邊的果子,昌國知縣章渝(注1)的心情,現在很好。

他的任期還有半年就結束了,這兩年來,雖舍了臉皮盡力搜刮,收入囊中的也不過三五萬貫。今次為了尋個好差遣,卻撒了一半出去,方走通了蔡太師的門路。不過這幾萬貫花的卻也值得,前幾日,蔡太師的一個門客寄了信來,信中說那吏部尚書左選磨勘(注2)已定,判了上上,年後除授,若非餘杭,便是錢塘,總歸是一望縣(注3)。

章渝負手來到院中,一邊看著小廝們把串串鞭炮在院子兩側的槐樹上掛滿,一邊憧憬著轉任後的幸福生活。想那餘杭錢塘,戶口勝昌國五倍,富庶更逾十倍。章渝向來不愛官、隻愛財,若能在這等富庶之地鎮守三年,給他個學士,他也不換。

幾個使女在他身邊跑來跑去,把春聯、門神還有桃符從屋子裏拿了出來。隻要子時一到,就得把新的換上。這些使女都是昌國本地人。章渝上任時隻帶了兩三個伴當,妻子兒女都留在故鄉,上任後,自感床腳空虛,便先納了一個妾,又買了這些使女來服侍,順便以充下陳。這昌國海女膚色雖黑,但身材卻甚是健美,床第間別有一番風味,他在京中時從未嚐過。不過再好的海鮮,連吃三年也早已是味同嚼蠟,他的確是有些膩味了。不過章渝並沒打算隨便的就把她們發遣出去,他早已盤算得定,等他離任,便遣人把她們送去汴梁。此種新鮮海味,如是送入京中,怕也不比金珠財貨稍差。至於身邊的空虛,到了杭州(注4),還怕沒得補嗎?

不移時,院中諸事都已準備妥當。鞭炮在樹上掛滿,大個的爆竹也院前放定,春聯桃符就放在門角,連發給下人們的紅包也用簸箕盛了出來,就隻等著鍾鼓樓的子時鍾響了。可是,時間不斷的過去,城中卻越來越靜,趙瑜心中不禁升起一絲疑惑,這子時怎麼還沒到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