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五章 商人的眼光(3 / 3)

“我還是不明白。”劉濟軍抿了抿嘴,他才26歲,哪裏懂得這些人生大道理。

“不懂不要緊,多看、多做、少說,久而久之,你就會知道……”趙樹紅歎了口氣:“立場是很複雜的東西。”

說完這個,趙樹紅的目光轉移到筆記本上麵寫寫畫畫的東西,突然間像是想起了什麼,他迅速從辦公桌抽屜裏麵拿出經常翻看的記事本。

翻開記事本,當趙樹紅看到前段時間和老領導談論之後記下來的東西之後,他臉上就浮現出了怪異的表情。

“也難怪他們要賭氣!”趙樹紅表情十分複雜:“也難怪他們能在海外掙下偌大家業。”

薑啟默想幫老家修的路,正好讓海杉鎮鏈接了信安和東治,恰巧就讓海杉鎮成為連通宣吉縣和樂安縣的關鍵點,而趙樹紅更清楚的是,樂安縣極有可能被即將立項建設的省道經過,也就是說,這一小截路很可能讓海杉鎮占盡了交通優勢的先機。

有了路,信安市會優先考慮利用這一段路,那麼海杉鎮就可以借此迎來小小的發展優勢,隻要當地官員不傻,雪球一滾下去,當地經濟就可以領先其他兄弟城鎮。

在趙樹紅看來,這就是商人的眼光,薑啟默不可能知道閩省道路建設規劃,但他就是在春天給老家劃了一條線,再借機投個幾十萬美元,這條線就足夠家鄉的聰明人借題發揮了。

如果每個商人都有這種眼光和判斷,那麼他們當然會不忿和賭氣。

新中國成立幾十年,如果當局不限製這群理念不同的精英,像薑啟默這樣的人早就賺得盆滿缽滿了,他們怎會甘心低頭為身邊那群“文盲”無私奉獻?

“領導。”劉濟軍在旁邊卻一頭霧水,他隻是看到原本還意氣風發的趙樹紅,在看了記事本的東西之後就陷入了沉默,根本就不知道這些人在無聲的交流中各自展露了什麼東西。

“濟軍,”趙樹紅對著劉濟軍招了招手:“在此之前,我先給你看點東西。”

趙樹紅把自己的推測告知給了劉濟軍,後者喉嚨就像堵了點什麼。

劉濟軍是根正苗紅的人民公仆,他一直對資本的力量有偏見,所以他看不慣薑家那種態度。

但是,劉濟軍還真沒想過一件事,那就是當資本的力量用來辦實事的時候,竟是可以讓他狠狠震撼住。

薑啟默隻是簡單的動作,就能改變整個家鄉的處境,然而政治環境壓製住了他最擅長的東西,所以他有資格埋怨和賭氣。

換個角度分析,華夏有多少人能在赴美幾個月就白手起家?這種人在祖國十幾年,居然隻能窩在小地方裏麵憋屈受氣,他憑什麼對祖國感恩戴德?這就是趙樹紅所謂的將心比心。

當然,這也不足以動搖劉濟軍的信念,當初百廢待興的祖國需要一部分人無私奉獻,當局帶頭做到了,國家也才有了興旺的可能。

大家立場不同、理念衝突,但祖國是沒錯的,劉濟軍認為薑啟默這群人終將會醒悟過來,或者說……他們其實已經醒悟了,剩下的隻不過是些許小矛盾、小摩擦而已。

同胞之間還有什麼比“讓祖國強大起來”更一致的信念嗎?劉濟軍認為沒有,所以他直截了當的對趙樹紅認輸,開口道:“領導,我申請負責和薑先生溝通交流的工作,我不會再犯前麵那種錯誤。”

“你想得美,這件事我親自負責。”趙樹紅瞥了劉濟軍一眼,道:“上麵傳達的精神是要認真聽取各界意見,小薑先生的意見就很值得重視嘛。”

趙樹紅對薑啟默生出了強烈的興趣。

此時的薑啟默卻是陷入到了接手城市銀行必須麵對的第一個難題——業務的萎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