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本書讀懂中國稅16(1 / 2)

第二章切膚之“稅”——你看得見的所得稅 企業所得稅的難解之謎

企業所得稅是我國境內企業和經營單位以其生產經營所得和其他法律規定應稅所得為課稅對象所征收的一種所得稅。我國企業所得稅一般采用25%的比例稅率,小型微利企業按20%的低稅率計征,而國家重點扶持的高新技術企業按15%的優惠稅率計征。目前,我國現行企業所得稅法主要由2007年全國人大五次會議通過的《中華人民共和國企業所得稅法》及同年國務院常務會議通過的《中華人民共和國企業所得稅法實施條例》構成。

財政部稅政司公布的數據表明,2010年至2012年,我國企業所得稅收入總額分別為1284354億元(當年稅收總額7321079億元)、16760億元(當年稅收總額8972031億元)、19654億元(當年稅收總額100601億元),分別占當年稅收總額的175%、187%、195%。從近三年的數據可以看出,企業所得稅是我國稅收的重要來源之一,且呈現出逐年增長的趨勢。

例如,李某的皮具生產公司年營業額3000萬元,扣除成本後收入1000萬元。每年繳納營業稅3000萬×5%=150萬(元),所繳企業所得稅為1000萬×25%=250萬(元)。

從上述案例可以大致了解,企業需要繳納的營業稅與企業所得稅之區別。營業稅的計稅依據是企業的營業收入,而企業所得稅的計稅依據是企業通過經營、轉讓財產等獲得的收益。營業稅是間接稅,最終可以轉嫁給消費者;而企業所得稅是直接稅,即對企業扣除各項成本後的利潤收入進行征稅,沒有可以轉嫁的下家。

此外,企業所得稅和個人所得稅均屬於所得稅家族的一員,隻不過前者的納稅依據是企業所得,而後者的納稅依據是個人所得。兩者的稅目最大區別在於,企業主要以生產經營所得為主,而個人自然是以薪金收入為主。但對比兩種所得稅的稅目可以發現,企業和個人的稅目有部分相同:轉讓財產所得、無形資產轉讓所得等。

假如在一個納稅年度內,李某的公司轉讓了一處地產,扣除成本之後收益100萬元。此時,公司需要繳納的企業所得稅為(1000萬+100萬)×25%=275萬(元)。

假如在一個納稅年度內,李某的公司投資建設了一個廠房,正好花去1000萬元。此時,李某本納稅年度裏,是否收入為零,而無需繳納企業所得稅呢?

根據我國稅法的規定,企業進行固定資產投資的支出,不可以直接在稅前扣除,而應以提取折舊的方式逐年分攤。假如該廠房預計使用20年,故從下一個納稅年度起,每年的當期應納稅所得額可扣除廠房折舊成本50萬元。

假如李某熱衷公益,一年內斷斷續續以公司的名義向某慈善機構捐款800萬元,此時,李某的公司還需要繳納多少個人所得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