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5章 救火隊的工作(3)(3 / 3)

馬隆設計製造的裝甲車,有一個專門的名稱——偏箱車(一說是扁箱車)。可惜也沒有圖紙流傳下來,那咱就根據史書記載來描述一下吧。

偏箱車主要由兩個主要部分組成,其動力係統應該跟普通的馬拉戰車差不多,其裝甲係統就是一個堅實的類似集裝箱的大木箱,上麵開有狹窄的火力口,以供矢石射出。箱體外麵還有一些榫卯機關,以便拆卸和連接鹿角裝置。所謂鹿角,又稱鹿砦,堅硬木料製成,上多丫杈尖刺,形同鹿角,長數尺。通常是埋入地中,專刺戰馬足的,而馬隆創造性地將其組裝到自己的戰車上了。各位改裝發燒友,找到這一行的祖師爺了吧。

這種車戰鬥力非常強強,在開闊地作戰時,敵人還未接近我軍時,先是一陣箭林石雨伺候,等敵軍近接時,戰馬首先要受到箱體外麵鹿角的突刺。箱體嚴密結實,無論放箭,還是用馬刀砍,一時半會兒都沒什麼致命損害,而躲在箱子裏的弓弩手,可以氣定神閑地裝機射箭,命中率也大大提高。考慮到山路路況,馬隆還十分注意控製箱體和戰車的規格尺寸,即使在山間小道上,偏箱車也能暢行無阻。

攻守兼備、遠近皆施的偏箱車,堪稱冷兵器時代的主戰坦克!

馬隆的天才還不僅限於裝備設計,他還參考諸葛八陣圖,作為排車布陣的藍本。八陣圖裏有如下八陣:天覆陣、地載陣、風揚陣、雲垂陣、龍飛陣、虎翼陣、鳥翔陣、蛇蟠陣。

據說,八陣圖用好了,能擋十萬雄兵。這未免有些言過其實,但其陣形變化萬千,各部分相互照應,確實能起到迷惑和截斷敵人的作用。

多年的研究成果終於從圖紙變成了實物,那麼,先拿鮮卑人當小白鼠,檢測一下高科技的威力吧。

樹機能早就聽說了馬隆前來討伐的消息,也打聽過了,隻有區區三千五百人,而且一直以龜速行軍。盡管如此,樹機能並沒有輕敵,在馬隆進入涼州境內的山區之後,他派出幾名部將,每人均領萬餘人馬,或在必經之路上據險阻截,或在馬隆身後埋伏奇襲。

當鮮卑將領們看到馬隆的部隊從遠處開過來時,都有點目瞪口呆,怎麼隻有一個個大箱子,人呢?還沒等他們回過神來,箱子中突然射出箭來,自己的士兵應聲而倒。

妖術!

最初的驚愕過去之後,鮮卑騎兵搞清楚這是怎麼回事了。原來敵人都躲在車廂裏麵呢。果然狡詐無比啊。

然而,認清個中奧妙,並沒給他們帶來什麼實際幫助。這些箱子著實厲害,離遠了挨射,靠近了挨紮,開闊地上滴溜亂轉,看著眼花,狹窄山道上,穩如泰山,一路射擊,一路突進。

盡管死傷慘重,這些鮮卑將領還是堅持頑強作戰,說什麼也不能讓馬隆這滑賊靠近武威大本營。

這時,一個奇怪的現象出現了,不管怎麼大力策馬,鮮卑部隊就是奔騰不起來。而馬隆一旦派出騎兵,卻跑得飛快。己方兩個時辰跑過的距離,馬隆隻用一個時辰就跑完了。

我的個神啊,沒法形容了。

其實一點也不奇怪,馬隆隻不過利用了天地間奇妙的場力效應。魏晉騎兵通常不用盾,人馬皆披甲上陣。馬隆采用了特殊的材料製甲——犀皮,別問我是不是犀牛皮,我隻能保證它是真皮,能熬製食品級明膠。而鮮卑騎兵的鎧甲也很精良,他們采用從中原傳來的新型優質金屬——鐵。

鐵器本是個好東西,但這一次事情就壞在鐵甲上了。首先金屬比皮革沉重,這本來不成問題,我們兵強馬壯!但馬隆在重要的道路兩旁,堆積了很多磁石。別問我,我也不知道他是從家帶來的,還是順道在哪挖的。

這些磁石,當然不至於像《西遊記》裏的聲控法寶一樣,念個咒語,就把敵人兵器全給吸走了。但磁場還是讓鮮卑騎兵感到冥冥中似乎總有一股力量在拉扯著自己,怎麼也跑不快。

樹機能的重重布防,一一失效,損失慘重。前方還不斷傳來馬隆天兵天將、如有神助的消息,大帥,看來一切都是神的旨意啊。

武威已經很近了,馬隆覺得自己出來快一年了,還是盡快給皇上回個消息吧。於是,他在武威之外整頓兵馬,修繕戰車,順便派一名信使去洛陽報信,“部隊一路平安,沿途誅殺降附以萬計,武威近在眼前,大功將成!”

信使帶著捷報,心情自然很好,一路快馬加鞭。他趕回洛陽時,正值深夜,這小夥子按捺不住興奮之情,連夜就把好消息報給了司馬炎。

這些日子,司馬炎幾乎沒睡過一場好覺,突然西北傳來令人振奮的消息,他從床上跳了起來,像個孩子一樣,拍手歡笑。

後半夜,司馬炎興奮得再也沒睡著。好容易等到天亮,一迭聲要求召集群臣,大朝!

大家一大早趕到了宮裏,還以為又出了什麼事。抬頭看看皇上,隻見他得意洋洋,滿麵春風,手裏拿著一封信。

“這是馬隆傳回來的捷報!”司馬炎展開那封寶貴的戰報,向大家宣讀了一遍,然後,帶著賭贏了的勝利微笑,說:“怎麼樣?當初要聽你們的,今天就沒有秦、涼二州啦。”

司馬炎當朝宣布,馬隆,偏師寡眾,奮不顧身,克盡艱險,建立奇功,加宣威將軍、假節,賜赤幢車、曲蓋、鼓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