柔性力量並不表示軟弱或退卻,它必須擁有一個充分必要的條件:先贏得尊敬。
最近幾個月來,有兩位學曆能力相當、相貌美麗、氣質高雅出眾、都出生於上世紀40年代、畢生都在政治圈裏奮鬥的女人,分別頻繁地出現在各個國際新聞媒體的版麵上。她們一位是麵孔和身影早已被世界公民所熟悉、位高權重的現任美國國務卿希拉裏;另一位則是已成為非暴力民主傳奇、得到諾貝爾和平獎、被千萬人所景仰、已繼承父誌,重披革命戰袍的緬甸鬥士昂山素季。
這兩位都可以被譽為楷模和傳奇的女子,各自以不同的姿態和方式,對自己的國家發揮了巨大的影響力,同時也展現了她們鋼鐵般的意誌力和強勢。我在最近一篇登載在美國《新聞周刊》、由資深新聞評論員所撰寫的文章裏,讀到了一段將兩位女士放在一起評比、十分精準而到位的文字:“希拉裏用她那昂起的下巴和精明銳利的眼神,清楚而明確地傳達了她的強勢;昂山素季則用單薄瘦弱的身軀和溫柔羞怯的眼神,同樣清楚而明確地傳達了她的強勢。但不管怎麼說,她們都是溫柔的,她們隻是用不同的方法來詮釋自己的溫柔”。
是的,她們都是溫柔的,她們隻是用不同的方法來詮釋自己的溫柔。
希拉裏的剛強中帶著為丈夫和家人妥協的溫柔。1998年萊溫斯基事件暴露後,當時的政治輿論風向是完全向著希拉裏的。如果當時她選擇和克林頓離婚,另起政治生涯的爐灶,她能夠得到的支持票,尤其是來自婦女的同情票數,絕對足以讓她以自己的名字自由高飛。再說,以她娘家殷實的財力和衛斯理學院同學會的政經界實力,也足夠讓她擺脫克林頓這個丟人現眼的包袱。
可是,她沒有選擇這麼做。在一篇女性雜誌對她的專訪中,她說,在那段痛苦掙紮的日子裏,她常常想到身為母親對孩子應該負起的責任,也常常想到年輕時如何仰慕克林頓的才華,以及和他一起為家庭和事業打拚的時光。她說,如果她選擇對自己最大利益的那一條路來走,日子會容易一些,但那勢必要犧牲掉家人的最大利益,而這一點,偏偏是她所最不能忍受的。
於是,最後她選擇了妥協,選擇吞下背叛和屈辱的苦水,用堅挺昂揚的下巴和精明銳利的眼神來包裹傷口,並用剛強中的溫柔羽翼來保護她的婚姻和孩子。
事實上,許多政治家的妻子都遇到過和希拉裏完全相同的情境,無獨有偶,她們也都做了和希拉裏相同的決定。很多心中不無苦澀的評論分析師會說,這些官夫人之所以這麼做,是因為戀棧既有的舒適生活和權力,因此為了繼續留在舒適圈裏而不得不妥協。我的看法卻不盡相同。我知道女人在做這一類的決定時,雖然不敢離開既有的舒適圈是考量的因素之一,但對愛人和家人溫柔的保護,絕對會是更大的考量因素,這個因素讓女人勇敢無畏,也讓女人療愈傷痛。因此,即便強悍如希拉裏,溫柔的母性也讓她選擇了退讓和妥協。而最後,外剛內柔、絕頂聰明的她,不僅成全了完整的婚姻,也反敗為勝地讓克林頓成為國務卿身邊的男人。
昂山素季的外柔內剛,則是女性溫柔的另一個典範。她出身政治世家、兩歲喪父、擁有英國牛津大學學曆、出眾的演講能力、聖女般美麗的臉龐和身材、被譽為“亞洲最美麗的女人”和“緬甸之花”、被當局軟禁和囚禁了15年且和兩個兒子和丈夫暌違10年不得相見……以上這些敘述換在任何一個女人身上都是巨大的災難和令其足以退卻的理由。但昂山素季卻用她嬌弱瘦小的身軀一肩扛下,並且用悠長的歲月固執靜默地等候再次崛起的時機。
昂山素季一直是我的偶像,我尤其喜歡她年輕時和丈夫兒子一起拍的照片。照片中,清麗慧黠的她依偎在挺拔高大丈夫的身邊,懷抱著幼子的單純笑容,全然就是個安逸尋常的婦女。我曾經想過,如果我是她,一定就這樣幸福地留在英國過著自己的小日子了,管它什麼國家大事,管它什麼民族使命感,管它什麼人民的呼喚,我才沒有勇氣去反抗,也不能承受被囚禁和無法見到家人的痛苦。可是纖細瘦小的昂山素季卻在不張牙舞爪的溫柔外表下,展現了鋼鐵般的意誌和強悍的能力,讓比她勇猛千百倍的男人最終不得不刮目相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