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7章 陰謀與愛情 (4)(3 / 3)

此外,非常關鍵的是,母親對父親的怨氣又是從何而來呢?

這個問題的答案非常可悲。原來,母親在自己的原生家庭是嚴重被忽視的孩子,姥姥和姥爺對母親都是忽視加虐待。按照道理看,母親對自己的父母本應該有很多怨氣的。但是,她卻把自己的父母視為了聖人一般的人物,一直對二女兒強調:你姥姥、姥爺對我多好,我對他們多感激,如果沒有他們的愛,我根本活不下來。

母親甘願去做自己父母的炮灰,如果這能讓自己在父母心目中重新占據一席之地的話。如果這還不夠,母親還願意讓丈夫和孩子們去做自己父母的炮灰。

這是母親和父親關係惡化的一個關鍵點,父親不願意配合她。並且,父親自己家也是重男輕女的,所以更是無法容忍她太照顧自己的家庭。

於是,他們的家庭就分成了兩半,母親還活在自己的原生家庭中,而父親也一樣,矛盾由此開始。而且,母親不敢抱怨自己的父母,但卻敢抱怨丈夫。甚至,她一生中所有的怨氣都在丈夫這裏找到了突破口,日複一日、年複一年地在孩子們耳邊說丈夫的不是,甚至於令一個孩子自殺都不能醒悟。之所以不能醒悟,是因為發泄怨氣的對象根本不對。

在這個個案中,二女兒和男性的關係一團糟,但三女兒和男性的關係卻相當融洽。如果姐姐也想擁有和妹妹一樣的關係,她就需要向我的朋友C學習,重新去看看自己的父親,而且要用自己的眼睛。

你不能背離自己的心

在相當的程度上看,一些女性對孩子抱怨丈夫似乎是有道理的。因為,在重男輕女的社會,無數女性嫁到男方家後,會遇到不公平的待遇。尤其可悲的是,製造著不公平待遇的罪魁禍首,也恰恰常是女性——婆婆。

這是一個很可悲的輪回。先是婆婆進入這個家庭時被忽視甚至虐待,她找不到自己的同盟,心無所依。但有孩子後,她的心有了牽掛,她找到了自己的同盟,而且她心中淤積著的怨氣終於有了傾訴對象,孩子們總是容易和媽媽站到一起的。

如此一來,這個婆婆就和自己的孩子——尤其是兒子建立了過於密切的關係。當兒子愛上另一個女人後,她的心又失去了依靠,於是她很容易去排擠這個年輕的女子,就像她當年被自己的婆婆所排擠一樣。

一些女性認為,女人聯合孩子對抗丈夫,原因在男人的身上,如果不是他們錯在先,女人也不會如此。

這種說法有一定的道理。但是,假若她們這樣做,孩子未來的幸福就被影響甚至摧毀了。難道,孩子的價值就是成為一個傳遞怨氣的通道嗎?

美國總統奧巴馬之所以能有今天,一個很關鍵的原因是,他的媽媽沒有向他傳遞怨氣,盡管她看上去有足夠的理由向兒子抱怨不負責任的父親,但她每一次給兒子講起父親時講的都是父親的優點。

當然,假若父親不是一朵花,也沒有必要非將父親美化成一朵花。關鍵就在於,對你自己而言,父親是誰,你與父親有過什麼樣的真實往事。

我們必須尊重真相,否則就會背離自己的心,而這種背離會讓心分裂,讓心的一部分和另一部分劇烈交戰。結果就是,我們的人生也一直處在劇烈的衝突之中。

馬丁·布伯說:“你必須以你自己的方式去揭示你生存的意義。”這句話也可以用到你與父親的關係上——

你必須以你的眼睛、你的心去揭示你與父親這一重要關係的存在。

33

發現愛的證明

假若你能明白,一切都是有道理的,你自然遭遇的一切,尤其是你自由選擇的一切,都是非常有道理的,那麼你會在不完美中發現愛與被愛的證明。

“武老師,我對你的意義是什麼?”

我的一位來訪者這樣問我。

在他問我這個問題之前,我看了一下掛在牆上的鍾。

顯然,我這個動作被他發現,他有些焦慮。

他對我意義非凡,這一點毋庸置疑。

首先,最明顯的是,他付費給我,這對我在物質上有幫助。

其次,我大學二年級時即立下誌向,想搞明白人是怎麼回事,而和他一起工作,深入探討他的內心,每一個進步,不僅對他的心靈成長有幫助,對我的心靈成長也有幫助。並且,每一個這樣的進步,都是在幫助我實現我的夢想。

最後,最深的意義是,在與他一起工作的時間裏,我有幾次不知不覺完全敞開自己的心扉,放下了一切技術與努力,而隻是放鬆地敞開心扉。他也一樣,對我完全信任,將心中的一切毫無阻擋地呈現出來。那時,我們建立了如馬丁·布伯所說的“我與你”的關係。

每一個來訪者對我而言,都有如此非凡的意義。

隻是,這個意義有待我們每一個人去發現。

作為心理醫生,其實我也在時時刻刻詢問來訪者“我對你的意義是什麼”,或者幹脆會想我對於他有何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