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誌強:突出的問題首先在於全民對節能和環保的意識不強,導致大量的資源和能源浪費。
@CT207網:向@任誌強提問:綠色經濟是仿生態經濟,遵循生物的自然成長規律。綠色之所以被破壞是因為發展過快的拔苗助長,因此我認為企業發展綠色經濟就是要減慢發展速度,不要做病毒爆炸式的增長,而做一顆綠苗慢慢長大。任總認為對嗎?
任誌強:它和速度沒關係,而是和你占用的資源和能源有關。如果一個企業不占用大量的公共資源和能源,那為什麼要放慢速度呢?比如雲計算、互聯網和很多服務業。@台灣連公V複活:向@任誌強提問:中國企業綠色契約行動是要花錢的,你會加在房價中嗎?
任誌強:肯定會加在房價中。美國政府對購買者和建設者都給予一定的優惠,比如說稅收和補貼。歐洲大多數人已經可以接受為節能建築多花錢,因為大部分節能的項目會在日後的使用過程中節約費用,如電費取暖費等。
@丹陽道義:向@任誌強提問:究竟要怎樣來定位綠色建築,老百姓其實是不懂的,主要靠開發商的宣傳,這需要相關部門的認定嗎?
任誌強:住房和城鄉建設部有關於綠色建築的統一標準,包括一、二、三星不同等級的標準,而不僅僅是指某一個單項。
@寧唐凱:向@任誌強提問:我看您說“綠色經濟是指節約資源、能源、人力、財力,創造最大的經濟效益”,那麼可以說服務外包是綠色經濟的一個主要途徑麼,或者是推動企業自身的多元化發展?
任誌強:服務外包隻是勞動力外包的一種形式,它不是綠色經濟的全部。即使是服務外包,也要求人員的使用效率大大提高。
@季曼姝SEE:向@任誌強提問:看新聞上說阿拉善SEE將於2012年11月2日攜手企業家群體共同發起成立“中國企業綠色契約行動”。您是阿拉善SEE生態協會章程委員會主席,能否介紹一下這個平台成立的初衷?
任誌強:就是希望所有的企業都能參與這項公益行動,推動綠色經濟轉型。
@Chenzhongzi:向@任誌強提問:任總的阿拉善項目,是不是在為華遠做些救贖?
任誌強:阿拉善不是我的項目,是數百名企業家共同參與的項目,華遠隻是發起人之一。前兩次選舉,我都沒選上,怎麼能說是我們的項目呢?我們希望更多的企業共同參與。
@陽光甜園:向@任誌強提問:任總,感覺綠色經濟比較空泛,其實很多企業老板都是為追求利益最大化。那麼該怎麼樣去引導這些企業家發展綠色經濟?
任誌強:讓他們參加阿拉善SEE公益機構,參與SEE發起的“中國企業綠色契約行動”。阿拉善會改變他們的觀念。
@徐文致:向@任誌強提問:綠色固然需要提倡,但中國人多,並要活著,常常難以顧及綠色。從傳統模式轉化到綠色模式是需要大量金錢的,不知金錢從何來?
任誌強:所以國際上對發達國家與發展中國家的要求是不同的,但發展中國家不能不做,需要金錢不是拒絕環保的理由。
@完美中國李裕銘:向@任誌強提問:綠色不是企業的口號,重要的是企業裏的每個人首先有節能環保的意識,再有行動配合。任總你們怎樣給員工灌輸這些知識?
任誌強:我們專門組織員工進行節能環保的教育。公司也有流程上的考核,比如說廢紙的利用。我們也組織員工參與阿拉善SEE的各項環保活動。
@dae3:向@任誌強提問:關於做綠色企業,大家熟知是因為萬科提出的,華遠和萬科有哪些不同?中國的企業對社會責任輕視,國外的企業對社會責任重視,兩者的根本原因是什麼?
任誌強:萬科提出的是住宅產業化角度的節約能源,從垃圾分類的角度去管理。華遠是最早期完全精裝修交房的,同時小區的建設完全按照節能的標準進行。
@AaronLohas:向@任誌強提問:任總您好,您覺得如何讓綠色經濟這個空泛的概念能真正地指導企業走可持續發展之路?如何理解這個概念,才算是一種踐行?謝謝任總!
任誌強:其實任何一個企業都擔負著綠色經濟的職能。每一個企業都可以在生產過程中節約能源,保護環境。而不僅僅是生產節能建築材料的企業和生產節能設備的企業。節能環保應該從每一個人做起。
@張_Sean:向@任誌強提問:綠色建築的推行是否需要政府強製力,因為很多樓盤綠色建築隻是噱頭而已。
任誌強:政府目前不是強製,而是鼓勵。比如說在容積率上可以獎勵,在使用地熱等節能環保設施上給予補貼,但推廣的力度不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