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4月30日
碎片化與係統化的差別,同時也是時效性新聞與曆史性陳述的差別。
——評“@王利芬:我感覺,看書,靜靜地看書,無論是哪方麵的,都比看微博微信的營養成分密集,而且得到智慧的深度和廣度完全不一樣。不看書真的是讓自己的腦子沙漠化的最快途徑!不知各位是否有同感。”
2013年4月26日
中國人還在讀百年、千年之前的書。
——評“@漫漫長路長:很少有書籍出版70年後還有人閱讀,如果指望它所有內容和表述方式與時代完全同步,那更是奢望。普適智慧加上偶爾幾條獨到的見解通常是讀者可以期待的最好情況。如果有人想要知道1940年版《證券分析》是如何做到這一點的,隻需要關注格雷厄姆和多德關於次級抵押貸款證券的討論即可。”
2013年4月23日
第三十一期讀書會結束了。每次都會有許多書友不舍離去。許多人都想成為台上嘉賓一樣的成功者,但許多人和事是不可複製的。人生更沒有捷徑。一路綠燈下行駛的車會忘記還有紅燈,反而容易在紅燈時因急刹車而翻車;常麵對紅燈的車會走得更穩。唯有讀書並學會獨立思考的人才會走得更長遠。
2013年3月8日
讀書是為了自己。
——評“@中國金融博物館書院:@任誌強:我們最希望大家做到的是,有獨立思考的能力。我們說閱讀豐富人生,是因為你們可以通過讀書找到一種學習的方法、看待世界的方法,以及判斷自己人生未來道路的方法。當你掌握了這個方法以後,你們一定會找到適合自己的答案,這也是我們辦讀書會的目的。”
2012年12月23日
許多人以為書院是忽悠,卻不知對社會啟蒙的重要。喚醒是從認真讀書開始,覺悟是從眾說多元提升。學無止境,思有新生,普及大眾,樂在其中。雖付出巨大,亦收獲頗多。書院之幸,幸在各位支持,台上台下融入平等爭論之風,重啟求知欲望,閱讀豐富人生。
2012年12月12日
小時候不知道讀書的重要,總以為還會有機會。當沒學可上時才知道失去的再也找不回來了。未成年就不得不自己養活自己時,反而激發了讀書的渴望,卻已無書可讀了。麵對社會時才知道知識的極度貧乏,故不得不瘋狂惡補。用平時的積累讓曾經貧瘠的大腦保持適度的豐滿,才能在遭遇複雜的變化時應對自如。
2012年12月7日
不要期望從書中找答案,而應從書中學會認識世界的方法。
2012年11月27日
讀書本應是求知,但若書中是假象,則讀之無益反有害。新中國成立之初的一代都經曆過因讀書而被欺騙的愚弄,因此反而更激發了讀更多的書以重新學習的渴望,更體驗了正反兩種力量的鬥爭。早已深入靈魂的信仰,如今在被揭示的真相麵前徹底地顛覆了。好在有了獨立思考的能力,讀書可以重新建立自己正確的價值觀。
2012年9月22日
善意的謊言體現的是內心的真愛;堂而皇之的假話則是用虛偽掩蓋惡毒;而為欺騙編造的故事就真的算不上人話了。真、善、美總是結夥而行的。
——評“@沈星:‘這本書我最滿意的地方,就是真。’‘我一直認為髒話也是人話的一種,假話才不是人話。’”(阿丁:《無尾狗》)
2012年9月16日
昨晚開始讀艾瑞克·費爾滕的《忠誠》,從中也看到了忠誠的矛盾重重。沒有忠誠就沒有愛,沒有忠誠也就沒有對社會、國家的奉獻精神。但無正義感的忠誠則是一種錯誤,如希特勒的忠誠倡導。如名義為愛國的忠誠而理直氣壯地打砸搶燒平民的私人財產,這與對希特勒的忠誠如出一轍。
2012年9月16日
這幾天看完了《倒轉紅輪》,回顧了從專製到改良,從改良到革命,從革命到革命後的反思。用幾代作家的變化過程分析曆史的發展過程。許多年輕人也許沒讀過這些作家的作品,不知道這些書曾對過去的幾代人產生過重大影響。但曆史就是在這種記憶中反複的。昨天的許多現象都能從書中找到解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