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4章 民主強音(2 / 3)

2013年1月6日

你想要什麼樣的生存環境,你就必須承擔建設這種生存環境的社會責任。你想要保護自己的人生權利,你就必須參與建立擁有相應權利的各種製度。

2012年12月31日

不被社會監督的權力,隻會傷害民眾的利益。

2012年12月31日

中國曆代王朝都因官員腐敗而欺上瞞下,民不聊生卻上報歌舞升平,用吾皇萬歲,天下太平掩蓋真相。故皇帝常要私自出宮並微服私訪,以了解民間疾苦。如今仍見上官下鄉體察民情,似成各種媒體之大事,亦讓民眾讚歎不已,再呼萬歲。卻不知是因下官不報還是下官腐敗?或是未履職責?千年古曆為何至今仍現?

2012年12月28日

曆史悠久的中國卻仍停留在帝王將相的封建文化時代,滿腦子、滿社會都在關注著上天能賜予萬民什麼。正是這種怕君主不夠強大,因此國不夠強大的依賴,反而寄一切希望於明君一身。民若強大,國豈會不強大?

2012年12月24日

很反感媒體對領導人的吹噓,但卻歡迎將領導人的“隱私”變成透明。作為國家的管理者有必要將個人和家庭的情況告訴民眾,以便於社會的監督,也可以防止假公濟私。尤其是要杜絕借夫人、子女、父母等以各種方式謀求私利。與其事後說不清楚,不如事前先說清楚。

2012年12月23日

觀武漢城市管理在電視中問責的報道,各位局長均知當眾人麵民不可欺,故問題速辦速成。由此可知信息公開、民眾與媒體共同監督的力量,有力地推動了城市管理的效率。古雲:民意不可違。故須給民眾一個表達民意的渠道,讓民眾有監督公共服務和約束、批評公權力使用的權利。

2012年12月13日

一個習慣於任由製度安排命運的人,已經不會自己去做出選擇,反而會常抱怨為啥父母不告訴答案?為啥政府不指條明路?為啥社會不給予方便?其實,真正該問的是人生要追求什麼。

2012年12月9日

市場選擇的權利也是民治、民有、民享的重要組成部分。收入分配中的機會平等來自於市場獲取物質資源、經營資格、金融資本的自由。當這種權利不平等時,又怎能解決收入分配的不公平問題呢?用維穩的方法管理市場,必然的結果是製造更多的機會差別。

2012年11月29日

無監督的政府定會走向腐敗,民主選舉的執政者也必須接受監督。公元前的古羅馬時期,就經曆了從一院到兩院對執政官的監督,防止他亂用權力而施無能之政,濫用權力而腐敗。當時,曾有多任執政官被投票而驅出境外。現在各民主國體的兩院監督也同樣要防止政府的無能和腐敗。

2012年11月29日

三千年的皇權壟斷,人民隻盼有明君,但君也知民為天,知得民心者得天下。民主選舉亦盼“明君”,亦知得民心而成明君。前者由君定,民可造反以改朝換代,卻無能定君。後者有糾錯的機製,可再次選擇。君如不明或明而到期,均可再議。故知民在先而君於後。業非家有,豈可家治?還權於民,還家於民重也。

2012年11月27日

過去是國家要求你幹一行愛一行,行行出狀元,服從組織分配。今天是愛一行才幹一行,隻有隨自己的心願才能出狀元。

——評“@薛蠻子:興趣第一,金錢第二;對創業者來說創業的樂趣和幹這件事本身帶來的樂趣至少跟錢一樣重要,純粹小孩急顛顛地想挖一桶金這種人基本不投;創業者一定要非常享受創業的折騰過程,對這件事有巨大的興趣、五迷三道的瘋狂,認為這個過程是個享受的過程;如果認為這隻是一個掙錢的途徑,是熬不住的!”

2012年11月15日

職務本是一種責任,卻被當成了榮譽、權力和財富。責任失去了監督就變成了想說啥說啥,想幹啥幹啥,想拿啥拿啥,我的是我的,你的也是我的了。

2012年10月30日

所有的承諾好像不執行也沒人追究責任,隻是讓民眾空歡喜。隻有權力被約束時,承諾才可能被監督。

2012年10月7日

對於幸福的指數,每個人都有不同的理解,各自有各自的標準。但對於一個社會或國家而言,則不能用個人的標準來衡量和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