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黼的額娘是貴人納喇氏,納喇氏不受康熙寵愛,她不過有個貴人的封號,實則並未行冊封禮,不過是因為她生下了萬黼阿哥,宮中人才依例喚納喇氏為貴人的。
納喇氏在宮中默默無聞,萬黼有這樣的額娘,自然也跟著受牽累。
原本位分不及嬪位的後妃所生之子皆要給嬪位以上的後妃撫養的,但因著萬黼自生下來就病弱,嬪位以上的後妃雖麵上不說,但心裏都不肯養他,怕養到了半途,這孩子殤逝了倒叫人跟著傷心。
康熙也是基於這樣的考慮,便也不叫人養著萬黼了,隻令將萬黼送到阿哥所去住著,他親自著內務府選了好的乳娘來,製成名冊供他選看,最後才圈定了八個鑲黃旗下的奶娘、八個正白旗下的保姆給萬黼,著她們好好看顧萬黼,他自個兒也是三五不時的去阿哥所瞧萬黼,對這個病弱的兒子,他也表現出了十二分的疼愛。
但即便是這樣精細的養著,萬黼仍舊是病重,最終到了無法醫治的地步。
胤礽瞧著病床上昏迷著的萬黼,眼中有淚湧出模糊了視線,從小到大,他幾乎是和萬黼相伴著長大的。
萬黼和胤礽年歲相當,或許是年紀小些的緣故,他並不像胤禔那樣老成持重,每回見了胤礽,萬黼總會漾著滿臉的笑意喊他太子哥哥,望著那孩子眼裏的純真,胤礽的心都不自覺的柔軟起來。
“皇阿瑪,您不要太傷心了,您要節哀。倘或萬黼這會兒醒過來,瞧見您為他傷心,他肯定也會擔心您的。”
萬黼雖是貴人之子,但在康熙心中,這也是他的兒子,這幾年康熙雖有了幾個兒子,但長到五六歲的還隻有胤禔、萬黼和他。胤礽知道,康熙看著萬黼這樣,定會想起前幾年殤逝的那些個兒子們了,喪子之痛經曆一次就足夠了,偏偏康熙經曆了數次,這一回,還得再經曆一次。
康熙心中有多痛,胤礽都不敢去想。
“他這兩日越發不好了,禦醫說了,也就是這兩日的事了。”
康熙知道萬黼病弱,心裏早已有了準備,但此時此刻看著又一個兒子將要與自己生離死別,康熙心中仍舊是痛如刀絞,他抬眼看了看在床邊跪著暗自垂淚的納喇氏一眼,又瞧了胤礽一眼,才扯了扯嘴唇,道,“他心地善良,與你們阿哥都交好。朕知他身子不好,於學問於騎射從未拘束過他,所求隻要他不生病就可。隻可惜啊,去的太早了些。他這一去,年歲實是太小了,朕也就不給他排行了。你也要想開些,莫要哭壞了身子。”
康熙後頭這話是對著納喇氏說的。
納喇氏聽了,身子一抖,哭著應了一聲是,心裏卻越發痛悶傷心,萬黼都快滿三歲了,死後,竟連排行也沒有。這都怪自己位分太低,倒是可憐了自己生的這個阿哥,想到此處,納喇氏越發淚如泉湧,傷心欲絕。
“也隻有你,臨了還來看他。也算是萬黼叫了你這麼多年的太子哥哥。看你這樣仁愛幼弟,朕很是欣慰。”
康熙慈愛的看了胤礽一眼,幼子殤逝,但看太子懂事仁義,他心中稍顯寬慰。
康熙垂了眼眸,萬黼病時,後妃們倒是都來瞧過,佟貴妃還抱著胤禛來過,表現得都很得體,不過真心假意,他一瞧便知。胤禔也與萬黼一道長大,卻不似胤礽這樣日日冒著嚴寒來瞧萬黼,不過是三五日來一刻鍾,瞧過便走。比起胤礽來,胤禔顯然對幼弟太過冷淡了。惠嬪教出來的孩子,該懂的規矩是都懂了,隻可惜差了些人情味兒。
“你自個兒身子也虛弱,病也沒好利索,外頭也冷,你隨朕一道回去吧。”
康熙坐了一會兒,就要走,臨走前,想把胤礽也一塊兒帶走。
胤礽看了看萬黼,沒忍下了心來,隻起身送了康熙出去:“皇阿瑪慢走,兒子還想再多陪一陪萬黼。”
康熙點點頭,沒有拒絕,自己先走了,留下望著萬黼唏噓的胤礽和哭得痛切的納喇氏。
沒想到禦醫的話倒不準,說是這兩日不行,結果到了掌燈時分,萬黼就咽了氣。
胤礽是看著萬黼咽氣的,這消息自然由他來告訴康熙,想著萬黼咽氣之時納喇氏太過悲痛以至於昏厥的情形,胤礽心裏也不好受,他緩緩的說了萬黼去了的消息,望著康熙略顯灰敗的臉色,末了又加上一句:“皇阿瑪,您別太傷心,要保重身體啊。”
在生離死別麵前,胤礽頭一次覺得口拙,覺得任何安慰人的話語都是蒼白無力的,那種悲傷滿溢的感覺,又豈是一句不傷心就能緩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