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電露泡影1(3 / 3)

他對我說,寫作和孤獨,是你的根本處境。記得這一點。其他的任何遊戲和形式都不重要,它們最終對你沒有力量。

他說,要善待自己,放下和消融內在積存的創傷。它們使你沉重而不夠輕盈,要不斷去清洗。我說,我在你麵前仿佛一覽無餘。他說,人是有很多麵的,哪有一覽無餘。你對我來說,始終是一個沒有答案的謎語。但你的謎題措辭優美。

他待人好,會再次記起他們。這是他的優點。

曾經剛硬而無可琢磨的人,在時間磨練中漸漸呈現樸素、輕淡、平常。這條規律在很多人身上得到印證。生活不斷刪減和簡化,心得到澄清和明確。世間漸漸成為另一種樣子。

若無相襯,也不枉費。委婉幽暗,無言以對。

走過地鐵通道,回到地麵。點燃一根煙。寒風讓人眼目清醒。

這樣瑣碎嚴酷。又這樣平常自然。

一旦意識到所需要麵對和處理的生命中的問題,它們就會如岩石高高聳起。俗世的歡愉或妄想即便潮頭洶湧,也再不可能使之被麻醉和遮蓋。這些無可消滅的問題,是對人來說唯一重要的事情。即尋求自我的解決之道。

間斷性情緒低落周期。如同嗓子發炎,頭疼腦熱,是必須要忍耐的事情。也是肯定可以忍耐完盡的事情。情緒升起,像一頭野獸,來回盤旋,躍動攻擊,試圖把人吞噬。在其中察覺到憤怒、暴戾,一種壓抑的委屈和深深的匱乏。和它對峙需要格外小心。這頭獸盤踞已久,時時需要被安撫。再次被激醒。一切事出有因。

當它采取攻擊時,需保持觀察。內心持續交替軟弱、混亂、貪戀、冷靜、潔淨、剛硬、開放。這個替換時間越來越短暫。心所需要的清除工作無法有片刻中止。

忍耐疾病般,忍耐不時來襲的陰暗感覺。

每一次來襲都會讓人感受到軟弱。這種軟弱也提醒我,保持覺察和承擔是一次舉重的過程。當人能夠每次都舉起比前一次有所增加的重量,這即是訓練。人最終將以此接受和理解,這個世界上所發生的所有曾經以為不可理喻也無法接受的事。

觀察它,看它如何靜止下來,再次回去它的角落。收藏起身體裏抵抗的力量,把它馴服。很多事情,都是重複的輪回的,能夠摸索出規律。最終知道它的軌跡,明了它的起源、走向、變動、結果。

心之艱難,是跟自己做鬥爭。

早上的夢境。十層,二十層,八十層的電梯。身後的人說,可以停於十層,也可以是二十層,大概是去吃午餐。想與他們一起,卻獨自進了電梯,並且摁了八十層。以前的夢中,也有在電梯裏。快速升高的電梯,黑暗,幽閉,微微搖晃,向無盡的高空延伸。有時是裸露在外的建築工地的直梯。但這次是封閉的。

接受現實。人心均有其漏洞。

行動主義是一種理性。人有時被自己的感性摧毀,是因為理性雖然有力,但它不是能夠帶來安慰的東西。

有時壓抑會暗自滋生出一種敏銳和勇氣。

去一座古城小住。春天蠶豆開花期的田野,坐於田埂上。時而陽光劇烈,曬得眼冒金光,時而濃雲飄過,落下清涼碩大的雨點。大風掠過,作物綠葉如波浪向前推動,光線變幻,發出刷刷聲響。這景象使人入迷,旁觀數小時不覺厭倦。還有那些熟悉的光線,灑在大海中,灑向山巒間的村莊,一束一束,靜謐強壯。

晚上獨自在路邊小餐廳吃飯,屋簷下懸掛臘肉、風肝、熏腸。店裏自製的大玻璃罐青梅酒。喧鬧人群漸漸走空,廚師服務員結束工作,圍坐一起看電視說閑話。窗外淅淅瀝瀝下起小雨,漸漸密集。大批濃雲飄過上空。酒即便獨飲,也使人渾身暖和,心裏熱燙。喝完杯中殘酒,結賬走出店門。

冷雨撲臉,腳步略有趔趄。路邊的杏花樹,粉粉白白,一簇簇花朵開得斷了魂。坡道上端是巍峨山巒。頃刻一生鑼鼓歇,不知何處是家鄉。當下不免生起頓然警覺,肉身投諸這個無常世間,靈魂卻是一直在上路的異鄉客。

“人是情願孤獨,也寧願死的。否則我們為何要跟心愛的人作對,對當下的事物漠視,又向往遙不可及的一切……”在長途飛行的悶熱機艙,把這部電影又重新看了一遍。在有所感應的作品裏麵,看到的雖是別人的故事,照見的卻仿佛是自己的生命。所有的影子、呼吸、結構和細節,如此相似。以至有時讓內心生出一種軟弱和憎惡。(也許在潛意識中,人並不喜歡他人說出自己的內心。你以為自己獨一無二,而事實並非如此。)

曾經。無論在哪裏,在何時,時時會覺得自己是一個寂寞的人。沒有旁人,仿佛始終是一個人。生活也許會被一些細節填塞,但最終又在不斷被流水洗刷和帶走,留下的仍是岩石般堅定處境。所有的事實在分散發射之後,仍以一種單純而有力的方式再次返照。

我們身上所被擱置的無形而龐大的經驗何其空虛,又何其沉重。

他問我,如果得到一個伴侶,想要的情感關係是怎樣的模式。我說,照顧、承擔、保護、安全。別人的答案也許會不同,比如寵愛、依賴、占有或者相悅。這些詞彙的感受對我來說很陌生。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