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二)(1 / 3)

玉米的第一次掌權是在中午的飯桌上。玉米並沒有持家的權力,但是,權力就這樣,你隻要把它握在手上,捏出汗來,權力會長出五根手指,一用勁就是一隻拳頭。父親到公社開會了,玉米選擇這樣的時機應當說很有眼光了。玉米在上午把母親的葵花子炒好了,吃飯之前也提好了洗碗水。玉米不聲不響的,心裏頭卻有了十分周密的謀劃。家裏人多,過去每一次吃飯母親都要不停地催促,要不然太拖拉,難收拾,也難免雞飛狗跳。玉米決定效仿母親,一切從飯桌上開始。中飯到了臨了,玉米側過臉去對母親說:“媽,你快點,葵花子我給你炒好了,放在碗櫃裏。”玉米交代完了,用筷子敲著手上的碗邊,大聲說:“你們都快點,我要洗碗的,各人都快一點。”母親過去也是這樣一邊敲打碗邊一邊大聲說話的。玉米的話產生了效應,飯桌上扒飯的動靜果真緊密了。玉秀沒有呼應。咀嚼的樣子反而慢了,驕傲得很,漂亮得很。玉米把七丫頭玉秧抱過來,接過玉秧的碗筷,喂她。喂了兩口,玉米說:“玉秀,你是不是想洗碗?”玉米說這話的時候並沒有抬頭,話說得也相當平靜,但是,有了威脅的力量。玉秀停止了咀嚼,四下看了看,突然擱下飯碗,說:“等爸爸回來!”玉米並沒有慌張。她把玉秧的飯喂好了,開始收拾。玉米端起玉秀的飯碗,把玉秀剩下的飯菜倒進了狗食盆。玉秀退到西廂房的房門口,無聲地望著玉米。玉秀依舊很驕傲,不過,幾個妹妹都看得出,玉秀姐臉上的驕傲不對稱了,絕對不如剛才好看。

玉秀在晚飯的飯桌上並沒有和玉米抗爭,隻是不和玉米說話。好在玉米從她喝粥的速度上已經估摸出玉秀的基本態度了。玉秀自然是不甘心,開始了節外生枝。她用筷子惹事,很快和四丫頭玉英的筷子打了起來。玉米沒有過問,心裏卻有了底了,一個人如果開始了節外生枝,大方向首先就不對頭,說明她已經不行了,泄氣了,喊喊冤罷了。玉英的年歲雖然小,並不示弱,一把把玉秀的筷子打在了地上。玉米放下手裏的碗筷,替玉秀撿起筷子,放在自己的碗裏,用粥攪和幹淨,遞到玉秀的手上,小聲告誡的卻是玉英:“玉英,不許和三姐鬧。”玉米當著所有妹妹的麵把玉秀叫做“三姐”,口氣相當地尊重,很上規矩。玉秀得到了安撫,臉上又漂亮了。這一來委屈的自然是玉英。玉米知道玉英委屈,但是怪不得別人,在兩強相爭尋找平衡的階段,委屈必然要落到另一些人的頭上。

玉秀第一個吃完了。玉米用餘光全看在眼裏。狐狸精的氣焰這一回徹底下去了。不要看狐狸精猖獗,狐狸精有狐狸精的軟肋。狐狸精一是懶,二是喜歡欺負比她弱的人,這兩點你都順了她,她反而格外地聽話了。所有的狐狸精全一個樣。玉米要的其實隻是聽話。聽了一次,就有兩次,有了兩次,就有三次。三次以後,她也就習慣了,自然了。所以第一次聽話是最最要緊的。權力就是在別人聽話的時候產生的,又通過要求別人聽話而顯示出來。放倒了玉秀,玉米意識到自己開始持家了,洗碗的時候就有一點喜上心頭,當然,絕不會喜上眉梢的。心裏的事發展到了臉上,那就不好了。

陰曆的二月,也就是陽曆的三月,玉米瘦去了一圈。她抱著王紅兵四處轉悠了。王紅兵也就是小八子,但是,當著外人,玉米從來不說“小八子”,隻說“王紅兵”。村子裏的男孩一般都不用大號,大號是學名,隻有到了課堂上才會被老師們使用。玉米把沒有牙齒的小弟弟說得有名有姓的,這一來特別地慎重、正規,和別人家的孩子區分開來了,有了不可相提並論的意思。玉米抱著王紅兵的時候,說話的腔調和臉上的神色已經是一個老到的母親了。其實也不是什麼無師自通,都是她在巷口、地頭、打穀場上從小嫂子們身上學來的。玉米是一個有心的人,不論什麼事都是心裏頭先會了,然後才落實到手上。但是,玉米畢竟還是姑娘家,她的身上並沒有小嫂子們的拉掛、邋遢,抱孩子抱得格外地好看。所以玉米的腔調和神色就不再是模仿而來的,有了玉米的特點,成了玉米的發明與創造。玉米帶孩子的模樣給了婦女們極為深刻的印象。她們看到的反而不是玉米抱孩子抱得如何好看,說來說去,還是玉米這丫頭懂事早,人好。不過村子裏的女人們馬上看出了新苗頭,玉米抱著王紅兵四處轉悠,不全是為了帶孩子,還有另外一層更要緊的意思。玉米和人說著話,毫不經意地把王紅兵抱到有些人的家門口,那些人家的女人肯定是和王連方上過床的。玉米站在她們家的門口,站住了,不走,一站就是好半天。其實是在替她的母親爭回臉上的光。富廣家的顯然還沒有明白玉米的深刻用意,冒失了,她居然伸出胳膊想把王紅兵從玉米的懷裏接過去,嘴裏還自稱“姨娘”,說:“姨娘抱抱嘛,肯不肯嘛?”玉米一樣和別人說話,不看她,像是沒有這個人,手裏頭抱得更緊了。富廣家的拽了兩下,有數了,玉米這丫頭不會鬆手的。但是當著這麼多的人,又是在自家的門口,富廣家的臉上非常下不來。富廣家的隻好拿起王紅兵的一隻手,放到嘴邊上,做出很香的樣子,很好吃的樣子。玉米把王紅兵的**回來,把他的小指頭含在嘴裏,一根一根地吮幹淨,轉臉吐在富廣家的家門口,回過頭去嗬斥王紅兵:“髒不髒!”王紅兵笑得一嘴的牙床。富廣家的臉卻嚇白了,又不能說什麼。周圍的人一肚子的數,當然也不好說什麼了。玉米一家一家地站,其實是一家一家地揭發,一家一家地通告了。誰也別想漏網。那些和王連方睡過的女人一看見玉米的背影禁不住地心驚肉跳,這樣的此時無聲比用了高音喇叭還要驚心動魄。玉米不說一句話,卻一點一點揭開了她們的臉麵,活活地丟她們的人,現她們的眼。這在清白的女人這一邊特別地大快人心,還特別地大長誌氣。她們看在眼裏,格外地嫉妒施桂芳,這丫頭是讓施桂芳生著了!她們回到家裏,更加嚴厲地訓斥自己的孩子。她們告誡那些“不中用的東西”:“你看看人家玉米!”“你看看人家玉米”,這裏頭既有“不怕不識貨、就怕貨比貨”的意思,更有一種樹立人生典範的嚴肅性、迫切性。村子裏的女人比以往的任何時候都更喜歡玉米了,她們在收工或上碼頭的路上時常圍在玉米的身邊,和玉米一起逗弄王紅兵,逗弄完了,總要這樣說:“不知道哪個婆婆有福氣,能討上玉米這樣的丫頭做兒媳。”婦女們羨慕著一個虛無的女人,拐了一個彎子,最終還是把馬屁結結實實地拍在玉米的身上。這樣的話玉米當然不好隨便接過來,並不說什麼,而是偷偷看一眼天上,鼻尖都發亮了。

人家玉米已經快有婆家啦!你們還蒙在鼓裏呢!玉米的婆家在哪裏呢?遠在天邊,近在眼前,就在七裏遠外的彭家莊。“那個人”呢,反過來了,近在眼前,卻又遠在天邊。這樣的事玉米絕不會隨隨便便讓外人知道的。

春節過後王連方多了一件事,一出去開會便到處托人——玉米是得有個婆家了。丫頭越來越大了,留在村子裏太不方便。急歸急,王連方告訴自己,一般的人家還是不行。女孩子要是下嫁了,委屈了孩子還在其次,丟人現眼的還是父母。依照王連方的意思,還是要按門當戶對的準則找一個做官的人家,手裏有權,這樣的人家體大力不虧。王連方在四周的鄰鄉倒是打聽到幾個了。王連方讓桂芳給玉米傳了話,玉米那頭沒有一點動靜。王連方猜得出,玉米這丫頭心氣旺得很,有他這樣的老子,她對做官人家的男人肯定不放心。後來還是彭家莊的彭支書說話了,他們村子裏的箍桶匠家有個小三子。王連方一聽到“箍桶匠”、“小三子”就再也沒有接話,不會是什麼人高馬大的人家。彭支書解釋說:“就是前年驗上飛行員的那個。全縣才四個。”王連方咬緊了下嘴唇,“嘶”了一聲。這一來不同尋常了。要是有一個飛行員做女婿,他王連方也等於上過一回天了,他王連方隨便撒一泡尿其實就是一天的雨了。王連方馬上把玉米的相片送到彭支書的手上,彭支書接過照片,說:“是個美人嘛。”王連方說:“要說最標致,還要數老三。”彭支書默無聲息地笑了,說:“老三還太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