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段時間網上交流中,小李結識了A公司的幾個員工,其中還有一個人力專員。他和A公司的幾個員工一同參加了JA(國際青年成就組織)的誌願者,一同去大學做誌願者,這樣更加深了他們之間的感情。
A公司的幾個員工在得知小李有意轉型外企後,格外注意自己公司的招聘信息,並及時通報給小李。終於,三個月後,小李成功加入了A公司。
小李的成功一方麵源於精心的準備,針對轉型目標的關注和分析一直在持續,因此,在機會來臨時可以馬上抓住;另一方麵他通過公益休閑建立了人脈,而且是轉型目標公司的員工,由此,可以隨時關注公司的招聘變化,有了“潛伏”的“內應”之後,小李更是可以有備而動。如此的精細全麵的準備,難怪他三個月內就可以成功轉型。
職場上,很多人遇到過如下情景:正在做著的職業未必是自己感興趣的職業,自己想做的工作,卻未必有資曆可以進入。或者是,在經曆了一段時間的快速職業發展期之後,想要獲得一份更穩定的,靠著自己的智慧和學識“越老越吃香”的職業,卻由於前期的經驗太過集中而不知如何轉型。像小李這樣一直關注轉型目標,一直準備轉型的人著實不多,由此,能夠在短時間內成功轉型的人也就不多了。
【關注轉型的招聘信息】
當你確定轉型目標時,接下來就是尋找轉型目標的相關信息。正如案例中的小李一樣,在百度或Google訂製轉型目標的新聞資訊,在招聘網站訂製轉型的招聘信息,注意專業論壇、博客、QQ群、QQ和MSN的簽名,還要和親朋好友打好招呼……總之,充分利用身邊的人力資源,凡是和轉型相關的信息都要知曉,以便提早作好相應的準備。
父母及其他家人提供的信息
同學、朋友,同學的同學、朋友的朋友,同學的父母、朋友的父母等提供的信息
從業內網站、論壇、博客、QQ群等找到的信息
從招聘會、相關活動上得到的信息
【關注轉型的目標公司】
轉型的成功可以用“你去了那家想去的公司”作為衡量指標。其實,職業生涯轉型的最多、最可能的因素往往是公司的轉型,或許你“換行不換崗”、“換崗不換行”,或許你“換城不換行”、“換行不換城”,但基本都是以換公司為落腳點的。因此,確定轉型類型後,要及早明確轉型的目標公司,並且要持續地關注它。
企業的曆史、現狀與前景
企業的核心產品與特色
公司的競爭對手
企業的經營理念和文化
企業負責人、部門上司
企業的組織機構
企業或產品存在的問題
企業的招聘流程
【關注轉型的目標崗位】
崗位是你的工作陣地,隻有駐守好“陣地”,並且在創造出非凡業績後,你才能獲得公司的認可,才能升官加薪。因此,在轉型準備時,你務必要時刻關注和靠近目標崗位。
崗位做什麼
崗位將來有什麼發展
崗位有什麼“問題”
崗位的任職資格
與崗位的能力、經驗差距
轉型評估,謀定而後動。
準備一段時間後,你是否蠢蠢欲動呢?是否馬上就想轉型成功呢?可能現在你再也不想在現單位待一刻,覺得必須馬上脫離,否則自己就要瘋了。而且,覺得自己準備幾個月了,已經差不多,可以轉型了。
筆者理解你的心情,但請你冷靜,控製一下自己當前的情緒,評估一下與轉型目標的差距,待評估後再作決策。如果還有些許差距,那就要再接再厲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