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業轉型的五大指標。
小楊在大學學的是師範專業,畢業後,他在一家報社做版麵編輯,工作也算得心應手。他當時想,如果自己就這樣一直下去,也許將來會是一個不錯的文字工作者。然而,一個月後,他發現,自己對鍵盤的興趣遠高於鍵盤敲出的漢字,每天想得更多的是IT技術。
其實,小楊一直對計算機有著濃厚的興趣,也正因為有這個淵源,他一直放不下這份IT情。他毅然辭去報社的工作,參加網絡工程師培訓,最終,成功實現了職業轉型,從一個師範生,轉型到IT行業,做了一名係統工程師,成為了夢想中的IT白領。
小楊尋求職業轉型,主要是因為學了不喜歡的專業,從事一份沒有興趣的工作,結果讓自己在工作中很是糾結,最終遵循內心需求,舍棄當前工作而另選他路。除此之外,職業轉型還有另一原因,就是隨著個人工作經驗、社會閱曆的增多,職場競爭力的提高,自身的誌趣、能力、職業趨向發生了變化,從而選擇職業轉型。
職業轉型,不是單純地從一個公司的職業跳到另一個公司的相同職業的變換,它是從低到高,乃至不同職業間的跨越,因此,就要花費時間和精力去了解一個全新的職業。它就像一個賭局,有的人從容得勝,有的人卻屢屢敗北。不過,要想提高轉型成功率,獲得職業轉型賭局勝利,也可以遵循一定的章法。
【依據現狀換職業】
現狀是指個人當前具有的工作經驗、能力優勢、親人影響等因素。
經驗容易讓一個人產生“路徑依賴”。你之前做過的職業在一定程度上會影響你轉型時的職業選擇,因為你體驗過,有工作經驗。之所以要職業轉型,不過是因為自己不再喜歡這個職業,或者想要往更高的方向發展,因此,最好避免因為熟悉而再次選擇同類職業。比如你曾從事的教師工作,那在轉型時的教育管理、培訓師方麵的工作就要慎重選擇,因為其職業的相似性、共通性沒有變,如果依據經驗優勢而選擇,那很快又會因為工作的相似性、重複性,沒過多久厭倦又開始了。
在工作中每個人都會積累一些能力優勢,把積累的工作優勢投射到職場,這些優勢就是你的職場核心競爭力,尋找與該優勢相契合的職業,最終找到最適合自己發展且能夠長期經營的職業。比如,你在做人力資源工作中發現自身的組織管理能力較強,那在轉換職業時,就可以尋找管理方麵的工作。各位讀者一定要謹記,成功的轉型是將自己現有的優勢擴大化,而不是從零開始。
父母、愛人等家庭因素對於轉型職業的選擇也是有影響的,有的人之所以轉型,主要是因為考慮到諸多家庭因素。父母的影響表現在,一是父母的職業的潛移默化的影響,二是父母左右你的職業選擇,如父母希望在家鄉找工作,或工作地點離自己很近,或讓你選擇他們認為有發展有出息的工作等。如果你有了伴侶,也要考慮對方的意見,尤其你們是兩地分居的現狀,更應該考慮他的職業以及所在的城市等。這些問題雖然不是影響職業轉型的關鍵因素,但是如果考慮不周到、協調不好,那麼將直接影響情感關係和你的生活;畢竟事業和家庭是人的兩件大事。
【依據理想換職業】
其實,職業理想就是你的職業生涯目標,分析一下你想在職場上最終處於什麼位置,哪個職業是你一直想得到的,是你一直羨慕的。由於種種原因,你一直沒能如願從事該職業相關工作,或者一直處於該職業低端地位。你為了不再讓這份理想沉淪,依托自己的工作經驗,有了一些底氣就想開始尋求改變。
職業理想決定了你所選擇的職業對實現職業理想是否有最大的支持。如果理想可以明確為職業理想的話,那麼轉型時就要依據於職業理想,它是你的轉型方向標。比如你的職業理想是成為人力資源總監,那麼在轉型時,毋庸置疑地要選擇人力資源相關職業和崗位,而不能選擇市場營銷方麵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