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3章 企業轉型(一) (1)(1 / 2)

找到與自己性格相似的企業。

行業轉型體現的是個人使命,實現的是社會價值;企業轉型是探尋個人發展的舞台,是結合個人願景選擇企業,是結合個人性格選擇相應的企業文化,兌現的是自我價值。職業生涯轉型的關鍵是企業的成功轉型,因為企業關乎職能、崗位及職業發展的一切。

企業決定了個人的收入水平、職業發展、工作成績、工作經驗等。一個彼此性格相投的企業可以讓你快速成就自我、打開職業視野、積累職場資源、建立職業生涯聲望,因為找到適合自己的企業是企業轉型的關鍵任務。

個人的職業生涯管理的落地表現為與組織發展戰略契合,與部門績效目標一致,與崗位工作內容相關,與企業文化相容。隻有這樣,個人才能在組織中獲得最大化的發展和收益,才會與組織協同成長,才能在組織中穩定工作。

選對企業發展廣。

蔡風,一家上市公司的CTO。原先在某研究院作研究,發表了許多高水平的論文,獲得了國家重大項目成果,這些研究成果都是應國家需要而作,關乎國家長期戰略需要。然而,蔡風並不喜歡這種純粹的研究工作,他希望看到自己的研究成果能夠快速轉換成生產力。此時的他年齡已不小了,但是,幾經考慮,他毅然決然從研究院辭職,轉而加入一家剛創立不久的民營企業。在這家民營企業,技術出身的他走過了企業生產鏈上的每個階段,當然都是領導位置。隨著企業的發展壯大,現在的他如願以償,擔任CTO。他說:我慶幸自己當初的選擇,我無怨無悔!

在職場上,像蔡風一樣千挑萬選了一家對自己脾氣的企業,簡直就是讓自己的事業發展如虎添翼。反之,如果待在一個不喜歡的企業中輾轉反側、猶豫不決;或者因為現在找工作比較難,無奈繼續耗在不喜歡的地方;或者看在比較高的薪水的分上,繼續忍受著內心的煎熬;或者抱著一絲希望,等待自己逐漸從討厭變為喜歡;或者一邊敷衍現在的工作,一邊忙裏偷閑尋找新的機會……然而,所有這些情況都隻有一個結果,最終實在無法忍受身心俱疲,選擇離開。

其實,若真的到了上述那些地步,還不如及早下決定,當機立斷。一方麵,自己的心情不至於太難熬;另一方麵,說不定,決定得早,機會也逮著得早。

為什麼想要離開一家企業呢?與企業文化相衝突,與同事關係合不來,對工作安排不滿意,上司不作為,在企業中找不到自己的位置,企業的規模與自己的期望值相悖,希望去更加穩定的單位,原因諸如此類不一。選對企業,不僅讓自己在工作中得心應手,更有助於實現自己的價值。

在就業市場上,筆者根據體製與經濟因素,把當前各種單位歸類如下:

公務員(含事業單位)

國有企業

外資企業

民營企業

差不多當前所有的利益單位都可以在上述歸類中找到相應位置。這不是學術研究,這是關乎你未來事業、收入、地位的分析。因為不同類型的組織擁有的力量和資源是不一樣的,體製內與體製外、外資與民資的利益格局是不同的,這也導致了在不同的單位就業獲得收入的能力完全不一樣。因此在你選擇企業之前,一定要清楚地了解這些。

公務員(含事業單位)擁有較高的待遇、穩定的前程、榮耀的地位,相對來說,企業的壓力更大,不穩定性也更強。

國有企業是我國國民經濟中的中流砥柱。它是抗衡跨國公司的主力軍,是我國支柱產業的重要支撐,是出口創彙的主要力量。國企,尤其是一些大型國企,其創富能力較高,效益好了,待遇自然會提升。另外,國企穩定,各種福利政策一應俱全,對一些人而言,也許這更吸引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