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二十一章:徹底亂套了(2 / 2)

等待叔孫通被趕出去,呂哲吼了一句:“叔孫通瘋了,他想要發展儒家已經瘋了,竟然玩這種把君王當白癡的兒戲!”

一聲吼叫把在場的文武嚇得夠嗆,不過現在可不興君王一怒文武皆跪下瑟瑟發抖的戲碼,他們都是保持叉手行禮靜默的模樣,心裏可能還在訝異自己效忠的對象怎麼會這麼憤怒,竟是第一次做出驅趕某人出殿的事情。

叔孫通為禮儀官,所謂的禮儀官是一個正式的官職,但是這個官職並沒有“建言”的職權,有的就是製定禮儀和監督眾臣在朝會上的儀態罷了。禮儀官這個官職在漢國獨有,那是呂哲為了製定一套利益製度單設,在其它的列國中並沒有禮儀官,隻有禦史大夫負責監察百官,代表君王接受百官奏事,管理國家重要圖冊、典籍,代朝廷起草詔命文書等。

被趕出了大殿的叔孫通臉色雖然灰白但是並沒有什麼絕望,他抬頭看天默默呢喃了幾句什麼,隨後又重新向大殿的大門走去,要進去時也沒有被看門甲士所阻攔。

叔孫通進了大殿找個不起眼的位置屈膝坐下,隨後閉上眼。

呂哲所處的位置能看到殿內的任何一個角落,自然是能看見叔孫通又進來了,不過並沒有什麼表示。叔孫通做了一些超過自己職責的事情會有法度去衡量,他依然聽著百官的彙報。

越來越多的人湧向南陵,自然而然是要造成一些治安隱患,南陵令(類京兆尹)的建議是適當的增加公安的數量。

公安這詞聽上去太……有違和感了,可是天地良心啊,這詞可不是呂哲創造的,他對“我大清”沒什麼好感,要取名也不會選“我大清”創造的詞語。另外,關於維持治安的執法人員稱呼也不是呂哲取名,是來自於蒯通的命名,蒯通是怎麼想出那麼個稱呼不予深究,但要是呂哲來命名肯定會是警察、城管、拆遷隊……反正不會是公安。

娩杓等待共尉說完了才出班,他這個管理商業的官員也來湊這個熱鬧,著實令人很好奇會說一些什麼。

湧入南陵的人口多,因為有太多無所事事的人存在使得治安環境變差,娩杓認為其實可以從根本上來解決這個隱患,那就是加大力度來支持民間工業的建設,增加無業遊民的就業機會,一旦那些湧入的人有穩定的工作自然是不會閑著惹事生非。

蕭何其實也想提出這樣的建議,被娩杓搶先一步露出了開心的笑容,接著就是站出來進行讚同。

有點意思了啊,呂哲惡劣的心情隨著娩杓提出的簡易煙消雲散,他不斷點著頭,然後問:“湧來南陵的富戶不少,他們是以什麼手段在謀生?”

“回王上,大多是以購買店鋪開店,”共尉頓了頓用著奇怪的表情補充:“他們有尋求過購買郊外的土地,但是因為郊外的土地已經被列為開發區,所以……”

簡直太違和感了,但是有什麼辦法?呂哲的出現肯定是會帶來諸多的影響,誰讓他是統治者。那麼,呂哲說的一些詞必然是會接受,然後延續著運用,這就是為什麼說每一個穿越者回到古代都能是發明家的原因之一,哪怕“發明”的是一些新詞。

南陵的工業基地並不少,她是漢國最大的兵器製作地區,其中的八成為官辦,二成為民間自己籌備辦起。另外因為漢軍出征前都是集中到南陵郊外進行列裝,南陵也是漢國最大的甲胄製作地區,金屬製的甲胄原料成本的關係全部是官辦作坊,皮甲一類的在呂哲的幹預下則是承包給民間。除了兵器和甲胄之外,南陵各類的工業區也不少,隨著時間的推移必然還會更多,在城內開辦工業區被呂哲認為不可取,那麼郊外理所當然成了最理想的所在,這就是為什麼共尉會說郊外的土地都有規劃的原因了。

對於人口流動的方案有了,那麼接下來缺少的就是執行,呂哲認為娩杓所提的方案適應於全國,可以先在南陵執行隨後讓蕭何的執政府斟酌著進行推廣,這樣一來新的問題又出現了。

“什麼情況這是?要在公元前二百多年搞工業社會???”呂哲的腦子有點亂。

其實必須亂,建國之後國家的體係已經被搞成半封建半集權了,弄得呂哲都搞不懂自己的國家是個什麼體製的國家,現在看到工業帶來巨大甜頭的文武官員似乎又過於重視工業,那、那、那……華夏還會是一個傳統農業“強國”嗎?最重要的是人口增長起來之後,糧食會不會出現危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