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一十一章:時光如梭(一)(2 / 2)

蒙恬最不希望發生的事情終究還是發生了,雖然他有緊急征調民伕建造武城,可是秦國的勞動力早就枯竭,哪怕是有秦軍充當工程隊在加緊建造,想要在倉促間建立起如河朔地帶那樣的防線在短時間內也根本屬於不可能。

為了能讓後方至少建立起一道防線,哪怕明知道與三十萬胡人野戰十分危險,蒙恬也隻能硬著頭皮率領集結起來的八萬秦軍趕去趙國舊長城那邊駐防。

所謂的趙國舊長城自然是為了抵禦草原胡人南侵趙國曆代修建的長城,這些長城其實就是一些非常長的夯土牆,最高也不過是二丈左右,且因為大多數的長城並不是修建在險要地帶,其防禦性質嘛……

因為年久失修的關係,蒙恬率軍來到舊趙長城的時候看見的就是一片殘垣斷壁,這一下想要依托本來就沒什麼防禦性質的舊長城防禦頭曼率軍前來也沒什麼值得依托的了,隻能是趕緊構築營盤。

也幸好是蒙恬提前猜測到胡人會從趙地北境入侵,並提前選擇要道築營,就在蒙恬的營盤有了一個輪廓的時候,接近三十萬的草原胡人來了。

後方至少還需要兩個月才能構建第一條防線,那也就意味著蒙恬要用不到七萬人堅持至少兩個月,並且還是在幾乎是野戰形勢下防禦,怎麼看都有些懸。

蒙恬是什麼人?他可是為譽為“中華第一勇士”的人,這裏的勇士可不是說他有多麼武勇,是他的帶兵能力相當強。一員帶兵能力強的統帥,注定是在開戰前會將該準備的事項做到足夠妥當,七萬秦軍攜帶的各色弩機很多,攜帶的箭矢也多到嚇人,就是在這麼個前提下,七萬秦軍依托不算完善的營盤牢牢地將接近三十萬胡人阻擋在了馬邑附近。

兵力嚴重不足的長城軍團在蒙恬的率領下做到了阻擋胡馬南下,王賁卻依然還是帶著自己的偏師釘在邯鄲城下不動彈,秦國北疆能用的兩支部隊怎麼看都是不存在協同與配合。令人不得不疑惑蒙氏與王氏的矛盾,已經嚴重到不顧國家利益的時刻了嗎?

隨著陳郡的趙王歇知道秦軍攻到邯鄲城下帶著部隊撤退的時候,蒙恬也暫時擋住了草原胡人,針對王賁的非議消失了,一切隻因為趙王歇率領趙軍回撤,陳郡戰場的態勢必然會轉向對秦國有利的方向。

趙王歇深怕邯鄲有失率軍回防之前,齊、燕、趙三國聯軍已經與秦國的中原軍團酣戰將近一年,雙方的兵力損失總數合起來已經接近六十萬,對其它方麵造成的影響卻是不好估算了。

八個月多酣戰帶來的巨大傷亡下,秦軍因為是優勢的那一方且因太子扶蘇監軍有方士氣還算高昂,齊、燕、趙三國聯軍的狀況卻是因為連續的失敗每況日下,伴隨趙王歇帶著趙軍撤退,聯軍毫無意外的崩盤了。

扶蘇並沒有大肆追擊崩盤的聯軍,他采取了相對的保守,讓徐岩率軍重新固防三川郡,也消化前期占領下來的碭郡,親自領著二十萬秦軍回援北疆。

結束了,超過兩百萬人的戰事竟然是以這樣的方式喊“暫停”,這讓呂哲這一方簡直是太不甘心了。

差不多是一年的戰事給予呂哲這一方帶來的效益多到難以想象,他們一直巴望著這場戰事能無休止的進行下去,怎麼能夠這麼早就結束呢!

預測錯誤了,不但是呂哲,很多人都預測錯誤了,結果就是陳郡的戰事結束太快,他們卻還沒有做好出兵北上的準備,預先做好的方案因為秦與齊、燕、趙的戰事結束得太突然沒能部署好,隻能眼睜睜地看著聯軍敗退、秦軍撤退。

最讓呂哲這一方納悶的是什麼?是秦國欠賬跑了!準備運輸給齊燕趙的物資因為聯軍逃得太快運過去也無法交貨!

違背商業契約了呀!呂哲一陣目瞪口呆之餘無話可說,一些全力發動產能的郡縣也隻能由中樞出資購買過來,買著買著府庫都塞滿了也隻能是不斷地購買,不然提速的民生發展必然會受挫,那後果也就淒慘了。

因為沒有做好相應準備,現階段提兵北上屬於不可能,那麼計劃肯定是要做出更改。同時,因為秦、齊、燕、趙在那一場大戰中流的血不夠多,他們打好算盤輕鬆橫掃中原與秦地也算是落了空。

在派人前去秦國討債的同時,呂哲這一方隻能是滿心思地構思怎麼才能夠使大戰在列國之間繼續爆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