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燕、趙三國將幾乎所有力量都放在與秦的交戰上麵,在此之前因為趙國的龜縮策略趙地北方也是沒有設防的狀態……”呂哲沉思了一小會:“匈奴人需要在陰山區域度過這個寒冬,來年的秋季才會重新出動。他們這次南下吃了情報上的虧,下一次南侵絕不會再犯這種低級錯誤,肯定會發現趙地北境是空虛狀態,但是是徑直直驅南下劫掠趙地,還是從趙地北境拐個彎去進攻沒有廣布武城的秦地,這些就難說了。”
一切還是要看匈奴人占領土地的欲望有多麼強烈,若是帶著占有土地的思想發動戰爭,背棄與齊、燕、趙三國盟約的幾率就會無限降低,畢竟趙國北境實在算不上是什麼水草豐美的區域,燕國北境幹脆就是東胡的領地,他們侵占趙國和燕國以北隻是吃下雞肋。
頭曼率軍南侵的主要目標是占領整個河朔區域,另外就是打下北地郡和上郡,為日後將隴西也吞下去在做準備。
目前河朔分為上河朔和下河朔,有這樣的區別是因為現在的黃河與後世不是一個樣子,目前的黃河支流多而密,其中有一條大支流的河寬不比黃河主幹窄多少。
上河朔區域一直為匈奴人占有,下河朔卻是秦軍在月氏人崩潰之後進軍取得。下河朔區域已經被秦人占據該是有三十年左右的時間,可是因為秦軍主要的精力是放在東邊的列國身上,對下河朔也是少量的建立駐軍點並沒有大規模的移民開發。
蒙恬在建立武城的時候選擇的就是下河朔區域開始設立防線,一直是延伸到靠近北地郡和上郡的界線。他會這麼選擇完全是因為該區域屬於一馬平川的地形,若是這裏不花大代價修建武城,出兵在這種地形野戰數量不足的秦軍必然吃虧,不出兵野戰匈奴人則會滾滾南下直接攻進老秦地,那時候隻有溫泉關(不是斯巴達那個,是西漢時期的溫泉宮所在)能擋住匈奴人,而溫泉關一失守鹹陽就危險了。
匈奴知難而退,意味著北疆的秦軍至少是有三個月的喘息期,以蒙恬的才能不會沒有發現河朔地帶的防禦線完整,但是趙國北境卻是一片空虛狀態,那麼在接下來蒙恬必然而然是該在靠近趙地的上郡構建新的防線了。
呂哲沒有記錯的話,趙地的北境主事者是王賁,王氏一族與蒙氏一族一直是競爭的關係,在這種現狀下王氏會放下矛盾來支持蒙恬的設防計劃嗎?
扶蘇被冊立為太子,始皇帝駕崩之後扶蘇成為新皇已經有法統上的名義,蒙氏一直是扶蘇最堅定的支持者。王氏一直以來卻從未與扶蘇走近過,反而在某些時候因為與蒙氏是競爭者的關係間接惡了扶蘇,那麼王氏與扶蘇的關係必然是好不到哪去。
眼見扶蘇將會在始皇帝駕崩之後登基,蒙氏的投資將迎來巨大的回報,作為競爭關係的王氏會感到憂慮嗎?王氏肯定會憂慮的,特別是近期王氏從蒙恬的手裏又搶了十萬的北疆軍,關係肯定是更為惡化。
徐陽來到呂哲這邊後,王氏的幾個旁支也過來了,甚至說秦國除了蒙氏之外的一些武將家族多多少少都有家族成員過來呂哲麾下發展。在扶蘇確定會是下一任秦國的統治者之後,秦國的武將家族過來的人明顯增加不少,令人不得不思考究竟是怎麼樣的原因使得這些武將家族會顯得惶恐。
呂哲自然是不能太粗顯去問那些投奔過來的武將家族成員,他隻能旁敲側擊,得到的答案是與蒙氏有關。
蒙氏在秦國是攀枝錯節的一個龐大勢力,依附蒙氏發展的家族不知凡幾,蒙氏投資成功必然會得到回報,另外的家族已經可以預計秦國未來必將是蒙氏一家獨大的局麵,特別是在軍中蒙氏的勢力擴張必然會異常的迅速,他們覺得自己的前程已經沒有希望,定然是要另找出路。
恰恰呂哲這邊對投降了的司馬欣萬分重用,一些早就效力的秦人武將更是得到原本在秦國想象不到的地位,種種的因素之下越來越多的秦國武將家族歸附而來也就不見得奇怪。
最讓呂哲感到驚訝的事情還有,那就是燕彼彙報在九江郡發現了李信的蹤跡。
李信是誰?是那個率軍攻楚失敗的秦國大將,後麵因為征戰匈奴被封為隴西侯的人物。不過嘛,他現在是無官無職的狀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