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八十章:楚使(上)(1 / 2)

“宣——楚國使節上殿!”

“宣——楚國使節——”

沒有半點的惶惶之音,有的隻是一種金戈的洪亮。

其實能不洪亮嗎?雄壯的甲士每隔五步一人的重複往下傳,至少有百名使節從正廳喊到府門,隨後是所有甲士整齊地將手握的長戟狠狠地剁向厚實的地麵,必然是帶著軍隊才會有的金戈氣概。

項伯和景駒入了府門,一眼看去是身穿紅色戰袍、披掛黑色鐵甲、背後有黑色披風、手持全金屬長戟和長板盾,怎麼看都每個至少兩米以上身高,連臉都用猙獰麵具遮住的雄壯衛士。

特別打扮的衛士看去很有氣質,給人的印象就是這麼一個有如熊羆的悍士像是鐵塔一般,這樣的衛士在前庭通往不遠處的大殿每隔一段距離站立一個,而似乎前庭左右兩邊更是站著整齊排列的勁卒?

“好多的強弩。”景駒收斂了自己的不滿表情,低聲說著眼睛不斷亂瞄。

是很多強弩,前庭左右兩邊各自站立至少五百名手持勁弩的士卒,他們身上披著黃色的皮甲,內裏的穿著也是紅色戰袍,手中的勁弩是秦軍能夠射四百步的撅張弩,腰間的皮帶懸掛著一柄約有七十厘米的長劍,背後是裝著至少五十枝的弩箭。

“嗬嗬,呂侯應該安排的是刀斧手,怎麼成了弩手了呢?”項伯沒有被嚇到,給予他國使節心理壓力是列國幾百年間玩了無數次的手段,還有閑心講解了一句。

有必要嗎?呂哲有必要特意的安排這麼多的士卒來嚇唬項伯和景駒嗎?答案當然是有必要。不過這麼布置並不是完全針對項伯和景駒,呂哲的府邸平時的防衛一點也不比現在差,隻是防衛並不是擺在明麵。

在平時,護衛呂哲所在府邸的士卒從來都沒有低於一千人,這一千人除了巡邏、站崗,更多的是隱藏在了暗處。除了親軍甲士的防禦人員,還有至少兩百名不是士卒建製的武士在府邸的四處,一旦有什麼風吹草動不但是這些人,警報的號角一吹至少能湧出五千人。

呂哲對楚國是戰勝方,他沒有必要在場麵上給予項伯和景駒更多的心理壓力,戰場上交出的答卷已經是最好的壓力。那麼安排隻有一個目的,隻是想要造成一種鐵器已經被廣泛運用的假象,好在接下來的談判中獲取想要的東西。

景駒感覺道路兩旁站立的衛士看待自己的眼神很冰冷,那是像在看待待宰羔羊一般的目光,這種目光比什麼語言恐嚇都讓他感到心驚膽戰,以至於走起路來歪歪斜斜了一些。

“這是什麼路?南陵城內到處都有這樣的路,也不知道是什麼材質。”項伯注意的是腳下,他對南陵城的一些新鮮事物充滿了好奇。甲士?他很清楚在沒有談出結果時,呂哲不會把他們怎麼樣,那麼害怕甲士幹什麼?

不但是路,項伯對南陵城的水利係統也是好奇的要命,他特意地觀察過那些空中水渠,喝這種方式輸送進城的水絕對不用擔心喝到屎尿或是其它的穢物,而似乎城內那些沉井的沉澱係統也有著特殊的作用。

聽說,隻是聽說,呂哲要在南陵城建立眾多的公共澡堂,似乎是每百人至少要有一座澡堂。

說實話,建立澡堂什麼的項伯覺得那純屬是錢多沒地方花,他關注這條消息也恰恰是驚訝於呂哲的錢多。

財帛充足代表著什麼?代表隻要有商路呂哲就不會缺乏物資,不管是零零碎碎的生活物資,還是戰馬、糧食這一類的戰略物資,付出足夠的財帛有的是人千裏迢迢的送來。

這裏又要衍生出一個話題,項伯還聽說呂哲要大修道路,說是要把治下各郡用寬至少十丈的馳道規模連通。這還隻是呂哲治下,聽說還與魏韓兩國有過溝通,建議魏王、韓王出人力,呂哲出財帛和物資,要將馳道修建到陳郡和泗水郡。

陳郡和泗水郡啊,項伯就是瞎了眼也能看出隻要道路修通了,呂哲以後想要出兵中原也就有一條能夠快速行軍的道路出來,那分明是在為進軍中原進行戰略伏筆。

魏王和韓王沒有理由拒絕呂哲的建議,畢竟呂哲要是想要攻略陳郡和泗水郡絕對是以碾壓的姿態,更別談呂哲的理由很充分,沒有一條好走的道路怎麼將援助的物資送抵,魏韓兩國需要援軍的時候呂哲也能借著一條好路快一點讓援軍抵達。

哪怕是明知道道路建城呂哲想侵略會更快,項伯就是腦子被門夾上十次都能料定魏王咎和韓王成不會拒絕。這與什麼遠憂近慮一點點的關係都沒有,隻是簡單的一種權衡後的選擇,就是智力一百八十的謀士都不會用遠憂來作為拒絕的理由,畢竟他們參與逐鹿的希望已經低到不用去爭取,巴結住一個強者的大腿活下去才是最佳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