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惡與進入戰爭狀態雖然一樣都是壞的方向,可是並沒有從硬實力上去給呂哲造成沉重一擊,他們現在實力不如人,最迫切需要的是降低或者削弱呂哲的實力,那麼光是從名聲來入手的這個籌謀周期太長了,以楚國現如今惡劣的現狀,還不知道能不能支持到列國出兵討伐妄自稱王的呂哲。
從地理和法禮上讓呂哲成為楚王?那基本是與田氏代齊差不多的事例,不過其中有一個差別,那就是田氏代齊是用了幾代人對其人施加恩惠,讓其人去愛戴和接受田氏,田氏才能平和的過渡到成為代齊的王室。
呂哲才崛起多久?不到一年。
呂哲對楚人有恩惠嗎?也許對於很多人是有恩惠,可是遠遠沒有讓楚地的人到了感恩戴德的地步。
項楫提出讓呂哲從地理和法禮上讓呂哲成為楚王不是要放棄抵抗歸順,更加不是真的要讓呂哲成為楚王。他是想讓一個非楚人稱楚王,激起楚地黔首厭惡的心理,他們才有合適的土壤在進行諸多的操作,隻要不失誤絕對會讓呂哲治下變得四處烽煙。
“一旦呂賊稱王,他想再與秦狗平和相處就絕無可能。列國的反應也可以預期,若是秦軍勢如破竹的橫掃中原,諸王室可能會心裏排斥但是表麵上承認呂賊稱王,秦軍要是不能橫掃中原諸王室也會承認,不過會將心裏的排斥付之行動,或是明裏幹涉,或是暗地裏破壞,總會讓呂賊陷入焦頭爛額的窘境,呂賊也就沒有多餘的心力來針對我們。”
“嗯,呂氏哲要是稱王,他的手下也會心思浮動。呂氏哲要是對麾下大肆封賞,勢必會有利益上的不均,從而形成山頭林立的局麵,那時內部爭鬥無法避免。呂氏哲要是不大肆封賞,其麾下就該想想自己拚死拚活是為了什麼,他們不會願意看見呂氏哲自己成王蔭及後代,而他們沒有得到想要的利益。到時我們可以分化他們,蠱惑他們,一個新興崛起的勢力隻要內部分裂,那麼其勢也猛,其衰也必速。”
其勢也猛,其衰也必速?呂哲的崛起速度確實是非常的凶猛,很多人分析那是呂哲占盡了天時地利人和。
所謂天時,夷陵暴亂,南方跟著糜爛,而後是天下各個滅掉的國家複立,秦國在哪個時候很明顯是不會注意到南郡有一個呂哲在崛起,各國也在忙自己的事情無暇顧及,那不是天時是什麼。
所謂地利,南郡是個什麼地方?從秦地的西南方向,也就是漢中郡到巴郡,巴郡到南郡,秦軍想要討伐需要翻過一座座大山,那時的河流也不太適合行船,要從三川郡南下又要先一路掃平起兵的義軍,不然糧道難以確保安全。而當時的楚國還沒有複立,想要出兵南郡也根本無法做到。
人和?天曉得那些六國人是怎麼想的,受盡了磨難被秦人從各地九死一生妻離子散家破人亡的遷移到了南方,針對秦軍發動暴亂之後竟是選了一個秦人的武人為首領,也不知道是不是受秦人虐給虐習慣了,還要一直的被虐下去。將近四十萬的六國人,最開始是有至少十萬受呂哲所用,然後才讓呂哲有了起家的資本,起家之後又受了一些小恩小惠而開始賣命,才讓呂哲壯大起來。
天時地利人和?項氏似乎也一樣不差,隻不過天時來得太突然,地利沒有來得及發揮,人和也因為家族利益而沒有物盡其用。
“錯過了啊。”
項梁不是說做錯了,項氏做了那麼多的準備就是要讓項氏崛起,天時沒有利用好怨不得誰,可是地利與任何卻是認為性質的浪費掉,但那沒有做錯什麼,項氏要崛起總不能大公無私的扶立熊心之後不鞏固自家的權力,來一個“我為人人,人人為我”或是“犧牲小我,完成大我”的大無畏節操,行使高尚到連自己都感動流涕的行為。
“選吧,就選景駒為正使,佰(項伯)為副使,”項梁又是沉默了很久,然後說:“撤銷國號,選送質子……看呂氏哲想要什麼。隻要能解除戰爭狀態,讓呂氏哲對我們的敵意削減到不是想要迫切的出以後快,必要的代價付出就付出一些。暫時的屈辱還不會讓項氏就此沉淪,我們能忍耐暴秦那麼久,也能對呂氏哲進行退讓,總有一天我們會奪回楚地,搶奪屬於呂氏哲擁有的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