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團隊力朱華明 同學...(1 / 2)

80後創業先鋒檔案

我們不希望自己是什麼天才。沒有從天而降的成功,每從跌倒裏站起來一次,成功就近了一寸。也沒有平白無故的威信。每正確一次,威信就增加一分。

姓名:朱華明

出生年月:1984年

籍貫:山東

產業:北京無限印象網絡科技有限公司

所屬行業:互聯網

創業時間:2006年

畢業院校:美國密歇根州立大學

朱華明,16歲考入清華大學材料科學工程係,後留學美國密歇根州立大學,攻讀材料科學與工程專業博士,曾實習於百度產品市場部和中石化集團。曾兩次退學創業,合夥創立國內第一家植入式電影廣告公司——光傳影視整合營銷公司。2006年12月進入FaceRen團隊;2007年3月,從美國密歇根州立大學退學回國負責FaceRen的運營和推廣工作。

“同學網”創業團隊都有同學關係

1994年4月,在美國斯坦福的一輛拖車裏,兩位年輕人坐在窗簾緊閉的小空間裏,服務器冒著大量的熱氣,每隔幾分鍾,電話答錄機裏就有一通留言。高爾夫球具掛在牆邊,裝比薩的紙盒散落一地,沒洗的衣服丟得到處都是。沒有哪位母親願意看到自己兒子住在這樣的臥室。

這就是雅虎兩位創始人楊致遠和費羅當年創業時廢寢忘食的景象。當他們發明了最早的網站搜索軟件時,兩人毫不猶豫的放棄了即將獲得的博士學位,因為他們覺得創業比當博士更重要。雅虎開啟了人類的網絡時代,楊致遠被稱為“世紀網絡第一人”,深受廣大年輕人的尊敬。

12年後的2006年5月,同樣是在大洋彼岸的美國大學校園,同樣有位創業者在廢寢忘食的想盡辦法打開屬於自己的“月光寶盒”。2006年,郭磊還在哈佛攻讀博士學位,透過狹小的學生宿舍窗口,他在遠眺查爾斯河對岸的風景,不知道在某個孤獨的角落是否有像自己一樣思鄉的遊子在傷感的回憶故鄉的影象。當一縷斜陽不經意的射進來時,郭磊眼前一亮,他決定讓所有在美國讀書的華人學子都沐浴在溫暖的陽光裏。

“做一個華人校園網絡。”郭磊腦袋裏的這個念頭並未一閃而過,強烈的思鄉之情催促他趕快付諸行動,他和好友常征一起創辦了名為FaceRen(花名冊)的網絡社區。網站上線後反響強烈,尤其是在美國東部成功舉辦了留學生聚會以後,用戶急劇增加,在哈佛、耶魯、麻省理工、普林斯頓、加州伯克利以及斯坦福斯等大學迅速集聚了幾萬名學子。2006年11月,FaceRen成為全球最大的華人留學生社區。隨著影響不斷提升,2007年2月,FaceRen獲得了百萬美金的華爾街天使投資。

說到FaceRen的創意來源和運作模式,我們不得不提到Facebook,提到源自哈佛大學心理學教授StanleyMilgram創立的六度分隔理論,意思是每個人最多通過六個人就可以認識世界上任何一位自己想認識的人。Facebook就是該理論的實踐者和收益者,成立於2004年2月的Facebook通過短短五年的發展,用戶將達到兩億。早在2006年,郭磊就十分看好通過做熟人關係和同學關係的發展模式,堅信SNS將成為互聯網發展的新方向。

在創業過程中,郭磊找到了回國創業未果又返回美國的好友黃敏,與他進行了一番推心置腹的長談,希望他能加盟FaceRen。這次談話是黃敏人生的一次重大轉折,他被郭磊深深打動,並突然意識到堅持了十年的科研道路並不是自己的興趣所在,隻有投身互聯網事業才是有意義的事情,才是在享受生活。

黃敏出生於1983年出生,先後獲得清華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係學士學位,美國麻省理工學院機械工程係碩士。2004年秋天,每天呆在實驗室裏的黃敏覺得搞科研實在太枯燥了,無聊透頂,就打算於放棄學業,重新拾起兒時喜歡的音樂愛好,繼續自己未放飛的夢想,但是由於自己的成績是在太優秀了,身邊沒有一個人讚成他的這個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