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首富、富士康掌門人郭台銘有一次到內蒙古,他問成吉思汗的後人們,八百多年以前,成吉思汗是如何一路打到歐洲去的?對方告訴他:“看太陽往哪裏下山,成吉思汗就往哪裏打:於是,冬天往西邊靠‘南’打,因為北邊俄羅斯的大地冰天雪地;夏天往西邊靠‘北’打,因為靠南邊的沙漠地區酷熱難耐。”
順著太陽落下的方向,就這樣,歐洲人最敬畏的成吉思汗及其子孫,率領著蒙古騎兵一直往西橫掃,直搗歐洲心髒,幾乎把當時已知世界80%的土地納入帝國版圖。有曆史學家指出,成吉思汗開創了人類曆史上第一個真正的全球化時代。
郭台銘認為,成吉思汗會贏,是贏在方向、贏在策略。同樣是進攻俄羅斯,為何成吉思汗會成功,拿破侖和希特勒就隻能失敗?因為拿破侖和希特勒都拖到天氣惡劣的冬天,與不畏酷寒的對手決戰,顯然時機不對;同時也反映他們對敵情資料研究的了解程度不夠、投入戰爭的準備程度不夠。所以,郭台銘認為,全球化競爭(戰爭)即使方向對了,但若時機不對,了解程度不夠,照樣導致最後的失敗。
成吉思汗的部隊每一個人帶三匹馬,三匹馬輪流跑,戰士在馬背上一邊日夜兼程,一邊睡覺休整,而敵人總是按常理去研判戰情,結果往往遭到措手不及的毀滅性打擊。成吉思汗選對方向,選對時機,動員程度又夠,最後加上他那無與倫比的推進速度,郭台銘感歎:“這樣的統帥和軍隊,如果不能征服世界,那人類發展的史詩就黯然無色了。”
因此,從“方向”、“時機”和“程度”上來看,都要靠“速度”來完成。郭台銘強調:“平的世界的競爭製勝,必須仰賴速度和效率。”而不管是執行的速度還是創新的速度,最重要的一環無疑是決策的速度,決斷力顯然是速度製勝的前提條件。
戴誌康的商界經驗沒有郭台銘老到,但他對決斷力的理解絲毫不比前輩遜色。他敢於抓住機遇,有著商人天生的自信。BEYONG樂隊在《不再猶豫》中唱道:
“誰人定我去或留,定我心中的宇宙,隻想靠兩手,向理想揮手。問句天幾高,心中誌比天更高,自信打不死的心態活到老。”
希望每位創業者都帶著自信上路,果斷為自己的事業、前途、命運做出決策,“不再猶豫”。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