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柳坡原本叫斜柳坡,渭水的一支繞此而過,據說此地曾經是名士謝淮和柳惔的神交之地,時任鄴城太守的謝淮某夜乘舟出遊,在斜柳坡處偶然聽得撫琴之聲,一時怔愣入神,久不能出,漸嘯吟合之,兩人當夜未曾見麵,事後才在他處知道對方之名,旁人問他們為何當夜不見,二人的回答俱是“即已神交,何複見?”而此地也漸此被大家改稱為“謝柳坡”。
後來鄴城的文人雅集、流杯曲水便也常設此地,至於上巳這樣的熱鬧節日,謝柳坡這樣的春光燕好之地更是大家的絕佳遊春之所。
蘇家一行人到時,謝柳坡已經熱鬧非凡了,岔道處恰遇上方家姊妹,兩方笑著見禮後方筠走上前來挽著殷芮,八歲的方湄也拿著一個燕子形的飛鳶扯著堇衣的衣角,那個飛鳶還是之前方湄纏著堇衣一起做的。
“我們先走走散散吧,等到開闊處我們再放風箏如何?”堇衣無奈道。
“衣姐姐,我這回可會看好你的,不會再讓你中途跑掉了。”方湄緊緊扯著堇衣的衣角嘀咕著。
雖然兩人隻差一歲,但堇衣總是對方湄無力招架,不知道生性活潑好動的方湄為什麼如此執著於黏著截然相反的她,而母親對於方湄對堇衣的莫名熱情卻是樂見其成,她認為正是有了方湄才讓堇衣這身懶骨頭可以多動動。
立墨不發一言自己往遠處走了,堇衣知道他多半是去尋朋友了,立墨總是不願意和他們多待。
殷芮的身邊這一路過來已經聚集了幾個小姐妹了,她們正談論著時興的水粉服飾,元風似乎也正打算去雅集,倒是雁回自從遇見方家姊妹後便一言不發,看著心事重重的樣子。
雖然堇衣隻有九歲,家中諸事大家都覺得與她無關而不讓她知道,但作為蘇家的一員她總能從蛛絲馬跡中窺知一些,況且殷芮總是對家中諸人諸事知之甚詳,又總是無法忍受無人和她交流這些“秘密”,此時堇衣作為一個不愛生事的悶嘴葫蘆自然成為了殷芮傾吐商量的理想對象,堇衣雖然不滿殷芮經常給她使絆和“耀武揚威”,但對於殷芮這樣一個盡職盡責的消息來源也十分滿意,也因此她對於雁回現在滿臉鬱色的原因略知一二。
大晉流興清談之風,文人雅士常聚之觴詠敘懷,所談多以老、莊之言為基,玄學、佛理為辯,而鄴城奇峰險峻,風光迤邐,在北地諸城中曆來備受騷人墨客喜愛,其清談之風更甚,不止男子廣興聚友之談,閨中女子也多愛集社,或賞花詠物,或奏琴作畫,才趣十足。
蘇家雁回在鄴城女子中頗負才名,且其事事爭先,好強果毅,便是在男子中也有一定聲名,這也是讓雁回極為自得的一點,但隨著年歲漸長,十七歲的雁回卻有一樣無法逃避的煩惱——婚事。
雁回身材頗不似北地女子,北地女子相比南方閨秀而言,骨架偏大,身材易顯壯碩,雁回則嬌小異常,這與她追求沉穩肅穆的氣質頗為不符,使得每每有人初見到雁回時都有一絲淺淡的違和感,因為這幅嬌小的身軀總是帶著好強鬥勇的神情。
其五官不似殷芮一般明妍非常,甚至可以說平淡無奇,這張臉上最大的亮點反倒是她那莊嚴果敢的神態,但這對於男子而言並無多少吸引力,不過作為蘇家女,雁回也有一身欺霜賽雪的肌膚,這確為她添色不少。
十五歲的雁回曾議過一門親事,門第和蘇家相近,對方家母看重的便是雁回這一身沉穩的氣質,但在交換庚帖八字相合後,對方卻將庚帖送還,說是二人八字不合,後來便流傳出雁回的八字該是男子的命格為宜,若是女子,以後必會壓製夫婿、夫綱不振的流言,而雁回往日的行為舉止似乎也與這種說辭相合。
自此士族之間便幾無雁回的擇偶餘地,蘇氏雖然隻論二三流士族,但依其時之風氣,也不應與庶族之流通婚以自降品格,雁回的婚事也就越發艱難起來。
從那時起,雁回便沉默了不少,母親也不似往日般任由雁回來往於詩會雅集之間,轉而開始教習雁回賢媛之道,雁回以往的才名也開始往貞淑轉變。
對於雁回而言,以前的上巳正是她可以歡愉其間的好時候,現在看著如今才名頗盛且嫻靜動人的方筠未免意難平,臉上便帶著幾分不豫之色。
方筠比雁回小兩歲,和殷芮要好非常,依照殷芮和雁回之間屢相交惡的關係也知道方筠對於雁回是怎樣一種態度。眼下雁回撇開這邊去尋蘇家其他幾府的同輩姊妹,堇衣一向不喜歡那些蘇家親故的姊妹之流,便仍舊牽著方湄待在殷芮這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