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時天色已晚,行軍十分不便,但好在印度的天方教徒即使再窮,過節的時候肉還是能吃一點的,都沒有夜盲症,在將領與各級軍官的組織下,大多數士兵成功趁著夜色撤走了。宋瑄雖然察覺到印虜的營寨內有動靜,但萬萬沒有想到他們在撤退,又因天這樣黑,沒有下令派兵追擊。
之後賽義德率領撤走的七萬將士晝夜不停地趕回德裏城,終於在三日內趕了回來。等眾人進了城池,孟迪爾剛要問賽義德這般著急趕回的緣故,忽然感覺大地有些震動。他忙走上城頭拿起千裏眼向東看去,就見到數萬東方人正向德裏城趕來,而且很快就趕到城下,發動了一次攻城。孟迪爾等人趕忙帶兵迎敵。攻城的東方人似乎知道城內不應該有這麼多士兵,孟迪爾通過千裏眼能夠從指揮的將領臉上見到驚訝的神色。很快,他們停止攻城,孟迪爾等人一邊讓士兵們休息,一邊站在城牆上看著城下的東方人感慨。
“這麼多士兵到底是哪裏來的?”葉齊德忍不住說道:“看他們的穿著不像是明國人,但就連藏人和馬拉人都已經被明國動員起來,哪裏還能有這麼多東方人?”
“你沒在國家的東部待過?”孟迪爾卻好像已經認出了他們的身份,問道。
葉齊德搖搖頭。“沒有。我一直在國家西部,從未去過坎普爾以東的地方。”
“怪不得,怪不得你沒有認出他們的身份。他們也算是藏人,但早就翻過了喜馬拉雅山,生活在孟加拉北部喜馬拉雅山南麓地區。……”
“你說的是不丹?”聽到一半,葉齊德已經知道他說的是哪個國家的人了。
“就是不丹。”孟迪爾道:“除了不丹這個國家,現在還能有哪個國家能而且願意派出這麼多東方人來攻打德裏城?”
“不丹本身信奉的就是佛教,屬於明國允許公開傳播的兩種宗教之一,天然就與明國親近;這一國的圖騰和明國一樣也是龍。就憑借文化上的相近,不丹在戰局傾向於明國時出兵與我國作對是非常正常的事情。”
“而且不丹的五世第悉劄巴堅讚在七年前接受了明國加封,成為明國的藩屬國之一。明國現在的皇帝可不是過去的皇帝,他對於外國向明國稱臣非常謹慎,不會輕易接受,我覺得他當初接受不丹稱臣就是為以後攻打印度借助不丹的力量做準備。”
“早在七年前明國就為攻打印度做準備?當時明國結束在中亞的戰爭還不到兩年,會在那時就想攻打印度,而且提前這麼長時間布局?而且為了攻打印度,提前七年接受不丹為藩屬國是不是不太合算?明國對於藩屬國還是很優待的,在本地不值錢的東西能在明國的首都換到許多金銀,貢使還可以私自帶東西在明國販賣。隻要東西不太多明國政府就不會管。這難道不虧麼?”葉齊德困惑地說道。
“我不知道明國這樣對待其他藩屬國虧不虧,但對待不丹顯然是不虧的。明國有一句話,吃人家嘴軟拿人家手短,不丹從明國占了七年便宜,明國攻打印度讓他出兵,他敢不出麼?如果之前沒有占過明國便宜,還可以拒絕;可占過明國的便宜,就不好拒絕了。尤其明國還擁有強大的軍事實力,不丹的五世第悉劄巴堅讚也要擔心萬一激怒的明國可能導致的嚴重後果,即使不願意也隻能出兵。你看城下,足有三萬士兵。不丹的總人口不到五十萬,即使實行全民皆兵的政策,總兵力也隻有五到六萬,出動三萬人已經是極限了。前幾年從明國占得便宜全貼進去也不夠一路上消耗的糧食。”孟迪爾說道。
“可他們在戰爭勝利後還能瓜分戰利品。”葉齊德又道。
“分給不丹人的一點點兒戰利品,與提前奪取德裏城的巨大收益相比,當然是後者更加合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