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則是他手上確實缺乏能帶兵打仗的將領。如果說像徐家這樣的勳貴世家還曾出於狡兔三窟的主意考慮過派人來漢洲大陸建立分支,可中下級武將一點兒去漢洲大陸的想法都沒有。
一來,就算皇帝清洗勳貴,中下級武將也隻有少數會被波及,大多數人不會受到影響,不必擔心家族被皇帝的一紙聖旨所滅;二來,勳貴人家的子弟來到漢洲大陸也能做人上人的人上人,吃穿用度不會缺了,不必擔心戰死,可中下級武將即使來了漢洲大陸也是做指揮軍隊的將領,需要親自帶兵與蠻夷打仗,雖然地位在當地的蠻夷之上,可他們在大明本土的地位也在平民之上,想要地位更進一步未必比在中原容易;三來,就是他們害怕半路上船沉了掉海裏,白白的送了命。
因為以上三點緣故,使得願意來漢洲大陸的中下級武將極少,朱柏前來的時候從自己原來三衛拐了一批人;朱楨來的時候也從自己的三衛拐了一批人;朱允炆心善,不願意強迫手下的將領跟著他一起來漢洲大陸吃苦,他手下的將領也知道這是事關能不能留在中原的大事,顧不得照顧殿下的麵子了,紛紛表示不願去,所以朱允炆從中原一個中下級武將也沒帶來,十分缺乏將領。
正好日本武士都是學過兵法的,有些人還帶兵打過仗,武藝也都不錯,也會說漢話,正適合用來做中下級將領。所以朱允炆決定將手下的所有武士都招募入軍中。
而且,他雖然對於日本的製度很不喜歡,但覺得日本武士都識文斷字,學過儒學,有些人甚至還能做詩,可以說是文武雙全之人,對他們十分喜歡。曾經同朱楨說過:“要是大明的武將都能如此,豈還需要擔心武將作亂?”
當然,朱楨對於朱允炆的想法是不以為然的。朱允炆一方麵支持文武分途,一方麵又想讓所有武將都是文武雙全的儒將,世上哪有這麼好的事情?隻不過這話他覺得沒必要說,就沒有說而已。
不過不論朱允炆的想法如何,他這兩個做法卻是沒錯的,朱柏與朱楨都出言道:“這兩個做法不錯,就應這樣做。等我們回去了,也照此效仿。”
“還有一事,侄兒需要二位叔叔幫忙。”朱允炆見他們都讚同自己的舉措,心情好了不少,說道:“當時侄兒出發前說要帶許多紙張時,陛下說道:‘十二叔在漢洲大陸已經數年,又帶了工匠過去,現在豈會尚未連紙張都沒造出?你不用多帶,帶這麼一點兒就成。’聽到這話,侄兒隻帶了很少紙張,反而是銅鐵帶了不少。不過正如陛下所料,十二叔已經造出了紙張,就連前年才來到漢洲大陸的六叔也已經造出紙張,二位叔叔確實十分厲害。”
他小小的拍了他們兩個一記馬屁,繼續說道:“可侄兒初來漢洲大陸,也才剛剛得到封地,一時半會兒也造不出紙張,就需要二位叔叔幫忙了。”
在朱允炆的想法中,打算在尤卡坦半島每一座城池修建儒學,招收大量的孩童入內讀書,這樣就需要大量紙張。他帶來的可不夠用。
“不必擔心紙張不足用,需要多少,給你送來多少。”朱柏與朱楨都說道。他們還不至於與朱允炆計較這點紙張。
“那就多謝二位叔叔了。”朱允炆又笑著感謝道。之後三人再沒有談論政事,賓主盡歡的吃完了這頓飯。
第二日等朱柏與朱楨都走了,朱允炆就打算開始按照自己的想法治理封地,可他沒想到的是,很快就出現了一件預料之外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