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民國的大學基本上都是去行政化管理,外國一流的大學也同樣如此,所以允熥當然要去行政化。
之前允熥在國子監設立的學生管理會可不是去行政化,因為學生管理會的所有人員都是金善任命,而非學生推舉,本質上其實是使用無償勞動力而已。不過允熥也不認為國子監這種地方需要去行政化。國子監是培養官員的地方,本質上並不是真正的學校,類似於‘公務員考試培訓班’,以後也要在朝廷裏擔任行政官員,去行政化完全沒有必要。
允熥又說了幾句話,對陳繼說道:“陳卿,你可有疑惑之事要問朕?”
“陛下,現下隻不過三十多名學生,即設立學生會,又在班內設立班長,是否有些太多了?”陳繼說道。
他雖然對於這些十二三歲的孩子是否能夠將事情做好有些懷疑,不過總體上是支持允熥的想法的。儒家是反對科舉製的,曆代大儒都提出過廢除科舉製的主張,曆史上明清兩代科舉考試標準答案的貢獻者朱熹更是激烈的批評科舉製,說大宋之所以丟掉北方就是因為科舉製。
儒家推崇的是鄉舉裏選,也就是在一個地方由當地的百姓推選出合適的人擔任官員,而這正與允熥適才所說的學生會幹部和班長推選的方式一樣。所以陳繼自然不會反對推選。
不過隻有三十多個學生,設立這麼多學生幹部,他自然會覺得有些多了,提出異議。
“哈哈,陳卿,朕並非說現在就要設立這許多學生幹部。朕適才說了,學校學製定為六年,將來自然會有六屆學生同時在五城學堂讀書,即使每一屆都隻有三十多人,六屆學生也足有二百餘人,到那時應當設立許多學生幹部。現下隻有一屆學生,依朕看來,設立一個班長,學生會設二三名幹部足以。”
“不過朕畢竟也是頭一次設立這樣的學校,到底學生會幹部應當有多少朕也不知,等愛卿到了五城學堂後再定下吧。”
允熥說完這個問題,話風一轉:“陳卿,你以為,朕設立的這所學校的管理方式如何?”
“甚好!”陳繼毫不猶豫的說道:“陛下,若是全國的官員都能這般任命,則必定天下大治!”
“嗬嗬。”允熥笑了笑。天下是否大治不好說,但大明完蛋是肯定的。官員都是地方百姓自己推選,這樣的操作工業國可以做,因為全國的工商業資本家擁有比較大的共同利益,他們會維持國家繼續存續,這個道理過年的時候允熥和朱有燉說過;但農業國這樣搞純粹腦殘,除非一個國家的總人口、麵積小於一個縣。
這陳繼自己也知道,其實曆代大儒也都知道,所以曆代大儒,以朱熹為代表,提倡的是恢複魏晉時期的九品中正製。所以陳繼也隻不過這麼一說罷了。
“陛下,臣還有一個疑問,”陳繼也轉移話題:“陛下適才說‘所有學生除繳納學費外,還需繳納學生會會費’,陛下的意思是,這所學校的學生要繳納學費?”
“確實如此。”
“陛下,為何讓他們繳納學費?朝廷設立的學校,如國子監和講武堂,學生們都是不需繳納學費的。”陳繼繼續詢問。
可允熥的回答大大出乎他的預料。“陳卿,朕何時說過五城學堂是朝廷設立的學校了?”
“陛下,這,這所學校是由陛下設立,怎會不是朝廷的學校?”
“皇家學堂也是朕設立的學校,它可是朝廷的學校?”
“五城學堂如何能與皇家學堂相提並論?”
“為何不能相提並論?哦,有件事朕忘記與你說了,之後朕會將皇家學堂的一些宗室子弟也送到這所學校讀書,你掌管的學生可不是三十多人,朕粗略點了點,這一屆還要增加十多人,總學生人數會將近五十人。”
“陛下為何要將一些宗室子弟送到五城學堂讀書?”陳繼更加驚訝。
這個問題昨天晚上允熥清楚明白的回答了允煕等人,但他不能太直白的告訴陳繼,隻能斟酌著說起來。
好在這個理由並不像之前解釋為何至隻招收勳貴子弟那樣敏感,雖然不能太直白但可以說,所以陳繼聽懂了,略過這個話題,又問道:“陛下,為何不使五城學堂成為朝廷的學校?”